品味《品味时尚》

标签:
高考杂谈作文 |
分类: 教育教学杂感 |
品味《品味时尚》
我楚狂人
纵览2009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我们江苏的供材命题作文走的是平稳过渡的路子,命题也是力求避免“类型化”,不易被猜题押宝者命中。因此从高考命题的角度来看,应该是比较成功的。
应该注意到的是,这个题目还是有一些审题要求的。首先这是一个动宾结构,对象是“时尚”。何为时尚?“时”是时髦,是时兴;“尚”是风尚,是流行。因此,我们写的对象一定具有这样的特质,那就是新鲜感和流行性。
所谓新鲜,那么保鲜期就比较短。当年拎着“四喇叭”满大街放着邓丽君是一时时尚,今天再听邓丽君就变成怀旧了。《大长今》已经过气了吧,周杰伦也已经成为“老人”了(当然还会逐渐向周华健辈“老男人”继续进化)。那么,你选择的时尚,是否还在保鲜期内?
所谓流行,就是要有相当大的受众。“文革”后,有一段“男看金庸女琼瑶,不男不女读三毛”的流行。又一阵风行越剧片《红楼梦》,电影院一天连放八场,场场爆满,往往银幕上唱“问紫鹃”,下面满场跟唱。后来又是日本动画片,我外甥女在读中学时说,一天不看《圣斗士星矢》,第二天就和同学没有了谈资。这种就叫做流行。现在哪些是真正的流行,我看韩寒、郭敬明算不上吧,毕竟中学生读者也不算太多,成人就基本没有了。
单此两大特质,选材还是有讲究的。
再说“品味”,就是鉴赏和体悟的意思。如何对时尚来鉴赏和体悟呢?这就看你选用什么文体了。如果是记叙文,你应该通过接触时尚的一件事或者几件事,去体悟时代的脉搏,生活的节奏,潮流的鼓点。如果是议论文,你可以理性地看待时尚的特质,时尚的演变和时尚的引领作用等等。只要选取一个角度,说透就行。
必须指出的是,时尚与经典没有鸿沟。时尚一旦经受了时间的淘洗而沉淀下来,就会转化为经典。如施特劳斯的圆舞曲就是风靡一时的时尚,如今已经成为经典。就像孟子说的“古之乐犹今之乐也”。如果你能提高到这个高度来认识时尚,你的文章就会超脱流俗,脱颖而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