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西游02《西游记》成书前的取经故事

(2009-04-19 09:23:01)
标签:

读书有感

西游记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关于西游02《西游记》成书前的取经故事

《西游记》成书前的取经故事

——关于西游之二

我楚狂人

我前面已经说过,《西游记》的故事肯定发端于玄奘取经的事迹。玄奘回国后,经他口授,由其弟子辨机记载,写成了著名的《大唐西域记》,记录了玄奘取经经过的百多国的地理风貌和风土人情。但是这是一本严肃的著作,没有任何的神话故事。稍后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就出现了许多神话的成分了。

取经是十分艰难的,前面说过,自南北朝开始到唐代,有记载的取经人有170人之多,而生还的只有43人,从这个可怕的数据,就知道取经之不易了。异国的风俗,恶劣的自然环境,各种不可测的危险,就造就了玄奘取经的传奇色彩,民间也就有了许多取经故事。到了南宋,就形成了说唱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这样的比较完整的取经故事。文革中我翻旧书,还看到过一本《灯花婆婆》,里面就有一个“猴行者”讲述保护唐三藏取经的故事,不过“猴行者”是一个白衣秀士的形象。《西游记》的雏形在宋末已经成型。

在金元时期,戏剧舞台上出现了一批“西游戏”,如《蟠桃会》《唐三藏》、《唐三藏西天取经》、《二郎神锁齐大圣》等等,“西游戏”已经成为一类热门题材。

但是,现在的章回小说《西游记》,明显是以孙悟空为第一号主人公的,孙悟空的故事是小说的主线,唐僧已经降为次要人物,有时甚至只是塑造孙悟空英雄形象的“道具”。那么孙悟空的故事又从何而来?这个问题众说纷纭,鲁迅等人说是“支无祁”转化而来的。“支无祁”最早出现在唐人李公佐的传奇小说中,是被大禹镇压在山下的淮涡水神,其形如猿猴,力愈九象。“支无祁”的传说在《太平广记》中有详细记述。从外形,从力大无穷,从被镇山下多方面看都与孙悟空相合。胡适、陈寅恪等人认为印度神猴哈奴曼是孙悟空的原型,胡适说:“我总疑心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不是国货,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也许连无支祁的神话也是受了印度影响而仿造的。”他在印度最古老的史诗《罗摩衍那》中找到一个神猴哈奴曼,认为这才是孙悟空最早的原型。对此,精通佛学的陈寅恪先生有详细论证,他甚至找到“大闹天宫”在印度民间传说中的“原版”。也有人说唐三藏取经由“胡僧相助”误传为“猢狲相助”才有了后来的附会。敦煌壁画唐僧取经壁画中唐僧身后就紧跟着一位尖嘴猴腮的胡僧,可能他就是孙悟空的原型。再有人说“悟空”这个法号出自唐代高僧“释悟空”,释悟空俗名车奉朝,在西域出家,回长安后译经多年……看来孙悟空是一个很复杂的文化现象。

综上所说,小说《西游记》是在玄奘取经之后,经过了宗教家有意地神化,在经过长期的民间传说,后来又经过宋元时期多种文艺样式的表演,故事日渐丰富。再经过小说家的再加工,从而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游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