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浒》07“官逼民反”是《水浒》的思想核心
(2009-02-13 08:30:59)
标签:
读书有感杂谈水浒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官逼民反”是《水浒》的思想核心
——关于《水浒》之七
我楚狂人
民间有句老话叫做“逼上梁山”,其实“逼上梁山”有好几种“逼”法,一种是林冲的“逼”法;一种是宋江的“逼”法,石秀杨雄可以算是这一类;一种是鲁智深的“逼”法,武松可以说是同类;一种是杨志的“逼”法,徐宁可以算是同类;还有就是晁盖等人的“逼”法,这是比较主动的一种。以上种种,都可以归入“官逼民反”的一类。但是卢俊义、关胜、张清、呼延灼等人“逼上梁山”更多的是梁山,或者说是宋江使用阴谋诡计“逼”的,不能算是“官逼民反”。因此看来,“官逼民反”是一部《水浒》想表达的最主要的思想。
除了晁盖等人是天生的反叛者,他们主动地智劫生辰纲,反上梁山之外,其他“官逼民反”者,都是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才“逼上梁山”的。林冲本来有稳定的工作,幸福的家庭,无端遭到迫害,他忍了;野猪林几乎命丧解差之手,他忍了;直到知道妻子被害,仇家不放过自己,才奋起反抗,上了梁山。杨志满心建功立业,过梁山而不上,怒杀泼皮牛二充军依旧忍气吞声,被管家气指颐使仍然一忍再忍,直至生辰纲被劫,完全失去希望,才上了二龙山。武松斗杀西门庆后并没有造反,而是心甘情愿发配充军;醉打蒋门神后,张都监设毒计陷害再次充军,他也忍了;直到飞云浦知道仇家不留生路给自己,才血溅鸳鸯楼快意恩仇。他们这些经历都在昭示着这样的道理:人们本来都是良民,只是因为不公正的待遇,贪官酷吏豪强的压迫,才被迫走上造反的道路的。
《水浒》成书于元末明初,正是农民起义席卷华夏之际。元朝对汉民族的残酷统治是史无前例的,因此激起的反抗也是空前的。《水浒》正是表述了社会的这个基本事实,那就是“官逼民反”。可以说,《水浒》在诠释着元末农民大起义的合理性。
“官逼民反”既然是一条血写的真理,那么,大至国家管理者,小到一个单位管理者都应该引以为戒。给老百姓公正,就是给统治者安全,这是《水浒》告诉我们的道理。
附言:今天又送不上照片,新浪传送照片一直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