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水浒》06金圣叹的功过

(2009-02-12 08:35:25)
标签:

读书有感

杂谈

水浒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关于《水浒》06金圣叹的功过

金圣叹的功过

——关于《水浒》之六

我楚狂人

金圣叹(1608—1661),明末清初吴县(今苏州市)人,文学家、文艺批评家。原姓张名采(与复社的太仓名士,《五人墓碑记》作者张溥的弟弟同名),字若采,明亡后改姓金名人瑞,圣叹其字也。清顺治十八年(1661)惨死于“抗粮哭庙案”,死后葬于吴县藏书乡山中。1975年秋,我曾经与当时的苏州军分区政委江干先生、市博物馆(后来在市碑刻博物馆)的廖志豪先生到藏书探访,墓在茶场后山半腰,已经夷为平地。后经乡人指点,在茶场水池边觅得墓碑一方。现在金墓已经得到妥善保护,为江苏省重点文物。

金圣叹是个遗民情节很重的人,民间传说他在他的降清的舅父钱谦益生日时撰联讽刺道:“一个文官小花脸;三朝元老大奸臣。”他明亡后绝意仕途,闭门著述。他的主要成就在评点上,往往有发人之未见处。他把《南华经》(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西厢》称为“六大才子书”,准备一一评点。可以只完成了《水浒》、《西厢》的评点就被害了。文坛巨星过早陨落,如果假以天年,其成就当不在刘勰之下。

金圣叹“腰斩”《水浒》,假托得到了施耐庵的“古本”。因其书斋名贯华堂,所以后世也称贯华堂本。对于贯华堂本的争论是很激烈的,一种意见是认为金圣叹真的得到了古本,至今一些日本学者还是这种观点。一种意见是金圣叹伪托古本,中国几代学者基本上持这种观点。而认为是伪托古本的学者大多认为金圣叹破坏了全书的结构,是《水浒》的罪人。鲁迅在他的中国小说史发轫之作《中国小说史略》中就是这种观点,认为金圣叹把《水浒》弄成了“断尾巴蜻蜓”。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金圣叹本,大大提高了《水浒》的艺术品位,是《水浒》的功臣。我的观点倾向于后者。

首先,我认为金圣叹“腰斩”《水浒》不但没有破坏《水浒》的结构,反而改善了《水浒》的结构。通过“林十回”、 “宋十回”、“武十回”及鲁智深等人上梁山的情节,进入曾头市、祝家庄、退官兵等大关节,一直到大聚义,排座位结束,正好照应开头天降石碣,首尾呼应。三十多年前,我提出了一种说法,叫做“百川归海式”的结构,现在似乎许多人都这样说了。其次,金圣叹凭借其超人的才华,把前七十回润色了一遍。我们只要对照一下贯华堂本与武英殿本,就明显看出优劣高下。金圣叹润色时,既保留了原作用山东方言表述的语言特色,又尽可能地避免了粗疏处,语言明显圆熟了许多,增强了可读性。贯华堂本唯一的遗憾是由于砍去了招安、征方腊等章回,宋江性格的虚伪性没有充分表现,朝廷的凶残性卑劣性也没有充分表现。作品的悲剧性不可能用卢俊义的一场噩梦来表现。总之,我认为金圣叹对《水浒》功大于过。

金圣叹在苏州民间有许多传说,以后有机会再说。

三十多年前我探访金圣叹墓正处文革末期,当时我还不满三十岁。如今已经年过花甲,同行的江干先生应该近九十岁了,愿他安康。廖志豪先生已经退休好多年了吧,听说仍然勤于笔耕。

题头图片是金圣叹画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