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水浒》08《水浒》的艺术成就

(2009-02-14 11:05:39)
标签:

读书有感

杂谈

水浒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水浒》的艺术成就

——关于《水浒》之八

我楚狂人

中国著名的章回小说基本上都是从话本发展过来的,只要看看书中常见的“说话人”口气便知。章回小说中经常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这类“说话人”的口头禅,就是话本留下的痕迹。而话本靠的是扣人心弦的故事和血肉丰满的人物来吸引人的,这两大特点自然就成了章回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水浒》也不例外。

《水浒》故事之吸引人,想来为人称道。林冲故事叫人潸然泪下,鲁智深故事叫人忍俊不禁,武松故事叫人血脉喷张,杨志故事叫人扼腕叹息,李逵故事叫人会心一笑。正因为《水浒》故事实在精彩,一直在戏曲舞台上搬演不绝。扬州评话王少堂的《武松》倾动了大江南北,说进了中南海;苏州评话金声伯的《武松》漂洋过海,痴迷了金发碧眼的美国大学师生。更不用说在各种戏曲舞台上久演不衰的“打虎”、“狮子楼”、“打店”、“野猪林”、“醉打山门”等戏目了。中国人几乎人人都会知道一点《水浒》故事,说《水浒》故事脍炙人口毫无夸大之辞。

《水浒》塑造了一大批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有些已经成为类型的象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说的是打虎的武松,武松成了艺高胆大的典型。“倒拔垂杨柳”的鲁智深简直就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大力神。赤膊抡板斧的李逵就是勇猛憨厚由有点没心没肺的莽汉典型。而偷鸡的时迁几乎成了贼中之神……

不能说梁山一百零八将各个性格鲜明,但是《水浒》确实塑造了一大批叫人终身难忘的人物形象。

《水浒》人物塑造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能够把看似相近的形象刻画得各具精彩。你看,李逵、鲁智深、武松好像都是莽汉一流。其实武松是外粗内细,只要看他“杀嫂”前前后后的安排,何等精细,绝非莽汉所为。而鲁智深看他端板凳看住郑屠走狗不让报信,打死郑屠后故作镇定离开现场,何等细心;但是挤在人堆里看通缉自己的告示又是何等粗心,醉打山门是一派天真烂漫。这是一个粗中有细的形象。而李逵自不待言,整个就是毫无机心,一粗到底的莽汉。三个人物相映成趣,十分好看。

当然,《水浒》的语言也十分精彩。还有,《水浒》十分善于安排伏笔照应,细读“风雪山神庙”一节,可以充分感受。

《水浒》的艺术成就可以写一本书,我就极其简略地说上这些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