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厚度——积淀

标签:
教育感悟杂谈 |
分类: 教育教学杂感 |
教育的厚度——积淀
——写在退休前之九
张长霖
前一阵子,某领导提出要我们学校易地重建。领导可能是好意,希望给我们这个110多年的老校一个发展的机会,但我总觉得不妥,因为易地重建后就不是这个学校了,他的百多年的文脉就要断。
我们学校是整个苏州乃至苏南最早进行新式教育的中学,所以,当年任国民党教育部长的王世杰曾经给我校题词“苏校先河”,辛亥老人著名的民国先驱叶楚伧先生给我校题词“尽东南之美”,足见学校历史上的辉煌。我们校园里有四百年的老树,三百年的古戏台,百年的礼堂,在遍地是宝的苏州,我校校园里就有两处市级文物:潮州会馆古戏台和萃英中学旧校址。我校有传承近百年的校训“诚仁勤朴”,有流传近90年的“萃英精神”。假如易地重建,这些是带不走的,即使我们把这些做成牌匾挂在新房子里,也是毫无生气的摆设而已。
学校不是有几座新大楼,添一些新设备就有家底的,学校的底蕴是多少年的积淀才能具备的。十年前,我到江苏名校泰州中学去,正逢他们新校址落成,准备搬迁。我不无遗憾地说,你们老校区内有宋代著名理学家胡瑗的书院,背靠的小山上有宋代名将岳飞的庙,如此得天独厚的环境天下少有,你们怎么舍得搬!后来听说老校区留给了初中部,没有拿去开发房地产,我不觉松了一口气。苏州中学有紫阳书院,盐城中学有抗大五分校旧址,这些就是文脉,是万万不能破环的。即使新学校也应该寻找到自己的文脉,如苏州中学在工业园区建了一所分校,建校伊始就重视校区周边的草鞋山文明的研究,湿地文化的研究,这实在是抓住了学校建设的根本了。
每当我给学生讲《滕王阁序》时,我就会自豪地告诉学生,叶楚伧先生的题词就是巧妙地引用了文中的原句的。当我带着学生参观潮州会馆古戏台,告诉他们这戏台的珍贵,用古戏台给他们讲昆曲,讲古建筑时,我在庆幸,我们到底没有易地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