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杂谈大串联 |
分类: 往事如烟 |

大油条与小油条
——串联纪实之九
张长霖
我是从南阳坐汽车到郑州的,途径煤城平顶山,那山顶果真是平的。看着野树在窗边掠过,飞速向身后退去,不觉有一首诗在脑子里形成。
别南阳
远山有意劳相送,野树无情尽驰西。
偶作隆中三日客,森森古柏草萋萋。
郑州是河南的省会,郑州人喜欢自豪地称作“省城”,而不象其他省会城市的人称自己的城市名。由于在郑州逗留的时间短,那省城没有给我留下多少印象,只是记得郑州火车站特别乱,郑州的油条特别大。
郑州的油条有多大?全国各地的油条几乎都是一两两根——粮票时代最好区分了,几乎是统一标准。而郑州的油条是二两一根,也就是其他地方油条的四倍。郑州的油条扎的不透,基本上是实心的,而且大多是用羊油扎的,又是扎好了放着的,全是冷的,不象其他地方的油条是现扎现卖趁热吃。所以郑州的油条坚韧无比,非牙口好不能享用。总结起来,郑州油条的特点是大、冷、硬,与其说是油条,不如说是更象狼牙棒。
后来我又见识了成都的小油条。成都甜食街的小油条真是精致,一两四根,只有其他地方的油条一半大,和郑州的相比,就是1:8。成都的小油条氽得松脆金黄,就着热腾腾的豆浆,真是大众的美味。
中国真是幅员辽阔,各地的风情差异极大,不想连着最大众化的小吃也演化得如此绚丽多姿。如果让武汉的小麻花见到天津的大麻花,恐怕叫祖爷爷还不够,体量何止差百倍。
中国真的很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