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得真开心 教学设计
(2017-10-26 14:34:53)
标签:
部编道德与法治郭建岗人教一年级 |
分类: 一年级 |
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中强调引导儿童的整体生活,家庭生活作为儿童生活的主要内容,必然是教育要引导的领域。《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强调了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话题;课堂内容从学校生活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由此,教材设置了相应的指导学生安排家庭生活的话题。第三单元《家中的安全与健康》,由第9课《玩得真开心》、第10课《吃饭有讲究》、第11课《别伤着自己》、第12课《早睡早起》四课组成,引导学生在“上学了”之后的新生活情境中反思家庭生活了,帮助他们由自然的家庭生活状态,进入到文明健康、安全愉快、自主治理的家庭生活状态。本单元的教学意图,在于提升学生家庭生活的品质,使家庭生活在学生“上学后”发展为一种积极向上、讲究文明与自治、注重安全与健康、与学校生活相协调的状态。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学校生活,还没有很好地完成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的衔接。孩子们在对学校生活充满新鲜感的同时,如何很好地支配自己的课余时间还没有完整的概念。家中的安全与健康就变得尤为重要。本单元从家中的玩耍、吃饭、安全、习惯几个方面入手,对初入学的学生家庭生活进行指导,让学生养成安全健康的生活习惯,使学校生活与家庭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一年级孩子的秩序感初步建立,由学校到家庭的过渡是关键。
教学目标:
1、知道怎样的习惯是有益、健康的。
2、能够健康、安全、有创意地安排自己课余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通过活动,培养热爱生活,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第9
课
教学目标:
2、能够享受合作的快乐,学会在创造中寻找乐趣,在公共场所游戏时,能顾及他人感受。
3、能乐于创新,勤动手,对家庭生活充满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情境创设,合作探究
使用教材的构想:
从低年级学生喜欢的童话方式入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游戏活动中渗透本课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从而纠正不正确的游戏方式。由一堂课的游戏辐射到生活中安全、健康、创新的游戏方式。引导学生有创造性地、因地制宜地玩。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今天是来干什么的吗?(生回答)
2、老师是来跟大家玩的,做个小游戏吧。(拍手坐端正游戏)
3、说起玩呀,我不由地想起前两天我刚认识的一位特殊的朋友,我们是在我家小区的公园里偶遇的,你们看,它来了。(出示毛毛虫图片)
4、我还从来没跟一位毛毛虫交过朋友呢,于是我对它说:“嗨,毛毛虫先生,你愿意和我一起玩吗?”
5、播放音频,毛毛虫的声音:“跟你玩,我可不愿意!”
师:“孩子们,你们平时晚上回家玩什么?真的像毛毛虫说的一样吗?”
生讲述自己晚上做的事情,师相机进行点评,引导孩子要玩健康、有益的游戏。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所以以童话体的方式设计导入,在不知不觉中渗透玩的开心首先要玩得健康,玩得有意义的教育,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德育渗透。)
二、活动一:纸箱游戏
1、过渡:
2、游戏1:毛毛虫钻山洞
(1)讲解规则:纸箱上摆放一次性纸杯代表石头,小组同学要全部通过不能让纸杯掉下来才算挑战成功。
(2)请一个小组做游戏。
(预设游戏会失败)
(3)讨论怎样才能顺利通过山洞
(4)交流成功原因:合作才能玩得开心。相机板书:合作。
3、游戏2、纸箱机器人
(1)出示制作好的纸箱,请一名同学配合扮演机器人。
4、师引导:孩子们,纸箱还能怎么玩呢?
(设计意图:通过玩纸箱游戏,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渗透玩中的合作、安全、创新、环保,针对一年级的年龄特点,避免说教,以学生参与度高的游戏再辅以“毛毛虫”的情境设计,让学生在充满兴趣的玩耍中懂得了“玩”的内涵。)
三、游戏二:制作落叶贴画
2、播放音频,毛毛虫:“纸箱玩得不错,不过,我最爱玩的可是树叶啊,你们来欣赏欣赏我的作品吧。”(出示图片)
3、制作树叶贴画
(设计意图:本课的主要目的就是指导学生动脑筋、有创意地玩,这也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本环节让学生先动脑“怎么玩树叶”,再动手完成一幅树叶作品,在此过程中充分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
四、总结
学生发挥想象力,发表利用周围事物进行游戏的想法。
(设计意图:从课堂上的两个游戏将学生的思维引领到更广阔的空间,引导学生会有创意地玩,玩得开心,玩得精彩。)
五、板书
玩得真开心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之初,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特点,确定了以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情境和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力求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和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学目标。
从课堂反馈来看,情境创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年级的孩子整堂课基本没有出现游离于课堂之外的情况,可见选择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学情。活动组织较为有序,基本完成了课前的预设,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较为满意。
不足之处在于游戏活动设计时没有考虑到与现实相结合,因此当学生提出与现实紧密相关的反馈时由于预设不足处理得不够到位,活动环节可以适当再放开一些,让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更广的发展。
教师简介:
丁彩云,晋源区第四实验小学教师,中小学二级教师,太原市骨干教师,太原市成长杯教学赛二等奖,市优质课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