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小点声 教学设计

(2017-10-27 09:32:07)
标签:

部编

道德与法治

郭建岗

人教

二年级

分类: 二年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2课:我们小点声

                 

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课程标准中“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部分的内容。课标要求“懂礼貌,守秩序,爱护公物,行为文明。”在整个学科教学中,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本课由“教室里有点吵”、“ 做个小小调音师”、 “这里也要小点声”三部分组成,从教室到校园,再到社会公共场所,让孩子知道在公共场所小声说话是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经过在校一年的常规训练和学习,已经知道校园的一些常规要求和在公共场所的注意事项。但在教室、校园和公共场所我们随处可以看到孩子们大声喧哗的情境。既然知道,为什么做不到呢?看来只有让孩子们正真地从心底里意识到:在公共场所大声说话是对他人权利的侵犯,小声说话是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才能逐步养成文明说话的习惯。

教学目标 :

1.知道说话时有时要大声,有时要小声,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

2.知道在公共场所小声说话是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

3.逐步养成文明的说话习惯。(重、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知道在公共场所小声说话是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逐步养成文明的说话习惯。。

教学方法与手段:

创设情境、讨论、游戏体验

 

使用教材的构想:

从学生的现状入手,让学生判断一些行为做得是否正确,然后讨论交流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声音变小。接着创设情境,让学生注意在一些场所要小声说话。然后进行游戏体验,在游戏中知道大声说话会打扰到别人,进一步感受到公共场所安静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流程:

 

课前交流: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我吗?特别爱动脑筋的孩子大家都喜欢!(老师你姓什么?)你叫什么名字?你是我在咱们班交到的第一个朋友。我悄悄地只告诉你一个人。你们想知道吗?再向我提几个问题。

谁愿意和我交朋友呢?(手势:安静)明白我这个手势的意思吗?我们来一个约定,当我这样做的时候,你要安静下来,那你就是我的好朋友,好朋友之间一定要遵守约定。小眼睛看着我,就能遵守我们的约定,我们就能成为好朋友。

是不是还有很多人想知道老师姓什么呢?我姓崔,刚才就该大声的告诉你们的。你们瞧,这说话呀有时候就需要大点声,而有时候又需要小点声。

【设计意图:由于是借班上课,孩子们一般会问到老师姓什么,教师故意先小声与这个同学说,然后再大声告诉大家,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这说话有时候就需要大点声,而有时候又需要小点声。开课前与学生用安静手势约定课堂纪律,既与本课内容相关,又可以有效组织课堂,还与课的结尾故事相呼应。

 

一、 故事激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还想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课件出示一个小鸟的图片)大家看,他飞出森林来到一所美丽的校园。校园的一草一木吸引了它,于是它飞进校园,首先遇到的是一把正在哭泣的小椅子。小鸟很是好奇,就问:“小椅子,你怎么了?”小椅子有气无力地说:“我浑身上下都是伤,都快被折腾的散架了,哎!”同学们你们猜猜,是发生什么事了?(生猜测)你愿意看到天天陪我们上课的小椅子受到伤害吗?让我们轻轻地放好椅子,重新起立,请坐下!大家的表现让小椅子好高兴啊!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用童话的故事,童话的语言导入,非常吸引孩子们。重新起立,让孩子们不光要知道轻拿轻放,爱护自己的小椅子 ,更为重要的是还要做到。

  二、创设情境,主动交流

(一)教室里面有点吵

1.  播放门被大声关上和踢的声音。小鸟被这样的声音吓了一跳,到底发生什么事了?什么样的动作能发出也这样的声音?演一演。这样做对吗?再请这位同学上台表演如何轻轻地开门,关门。(门先生:“谢谢你,小朋友,要是所有的小朋友都和你一样轻轻地开门,关门那该有多好啊!”你们愿意满足门先生的这个小小的愿望吗?)小鸟告别了门先生,来到了教室的窗台上。

2.去教室瞧瞧。(出示课文中大声吵闹的插图——上课的)下课了,就更吵了。(播放视频)这样的校园给你什么感觉?你觉得怎么做才是对的呢?

(二)做个小小调音师

1.班级里的大声现象确实有点让人烦恼,现在请大家来看一则小短剧,请注意一下,在这个短片中有没有那些不太文明的大声现象?(出示微视频,进行交流)     小组交流一下,全班交流同时板贴策略条。

当自己想大声说话时 (从自己做起,做个警示牌提示自己)

在小组讨论中,有同学大声说时

ƒ课上,和同学借文具你应该怎么做?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承接上一环节的情境,构成情境串。跟随小鸟的脚步来到教室,发现教室里一些大声现象。围绕班里的大声现象进行讨论,想办法。  

 三、还有那些地方需要我们小声点?

 

情景1:师:(课件出示图书馆的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图书馆吧!在图书馆里应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呢? 生:应该小声说话,这样才不会影响其他人读书。 师:你能表演一下图书馆中的对话吗?和你的同桌练习一下吧! 生1:(小声地)请问,这里有人吗?我可以坐在这儿吗? 生2:这里没人,你可以坐在这儿。 师:真好,这两位同学不但知道在图书馆要小声地说话,不影响其他人读书,而且还知道运用礼貌用语,真是懂礼貌的好孩子。(掌声)

情景2:师:(课件出示和课间与老师交流的情境)你去过老师办公室吗?该怎么做?

总结:同学们说得都不错,都能说清自己的理由。老师觉得,课间在教室里说话要小声一点,不然会影响别人休息,也会影响班级的纪律,我们要做文明学生,

同学们说得真好,在公共场所我们要保持安静,这样既不影响他人,也是自身文明的一种提现,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像大家说的那样,做一个文明的好孩子,同时也督促身边的人,做好小小调音师,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美好的声音,而不是扰人的噪音。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让孩子们知道除了教室,学校还有很多的场所也需要大家小点声。模拟图书馆对话,引导孩子们做到在一些特定的场所要小声说话。  

四、 游戏体验

1.大家学得这么认真,小鸟特别想送大家一些礼物,但是拿到礼物之前需要大家来完成一项任务。

将全班分成三组。任务分别是:

一组:2分钟背诵语文课本中的一段精彩片段。

二组:2分钟听歌曲《去郊游》,统计歌曲中的“小狗汪汪汪”和“小鸟喳喳叫”出现的次数。

三组:与同桌练习拍手歌,能做到流利、有节奏。

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校园里 有礼貌

你拍二,我拍二,不喧哗

你拍三,我拍三,说话时 声要小

你拍四,我拍四,对他人 无打扰

你拍五,我拍五,文明学生,我来当

 

 

 

2. 时间到,完成任务的请举手。采访没有完成任务的。

问没有完成任务的学生:(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问完成任务的:你听到他们这样说有什么想说的吗?你当时有考虑到自己大声背诵会打扰到别的同学吗?你现在愿意去做点什么吗,帮助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也完成任务?你觉得怎么做可以不打扰到同学呢?

3. 小鸟听到大家愿意为他人着想,愿意再给大家一次机会,重新来完成任务。

4. 再次2分钟体验。

5. 展示各自成果。赠送礼物。

6. 小结:在这样相对安静的环境中,我们各自都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还帮助到了别人,你感到快乐吗?你愿意去营造这样安静文明的环境吗?

你觉得咱们班在什么情况下特别吵,你希望变得安静点?(学生回答)

选择一条或两条写下来,作为我们班级共同的约定好吗?接下来的一周里我们就互相监督看看谁能遵守我们共同的约定,如果你今天做到了,就给自己画一个笑脸,如果没有做到,只能是哭脸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将学生分成三组,每组同学的任务各不相同,有背诵语段、听歌统计次数、拍手歌,都是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在第一次游戏时孩子们急于完成自己的任务,往往会忽略他人。第一次游戏结束后的采访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大声说话会对别人造成干扰。在第二次游戏体验时,孩子们就会比较安静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在经过了两次的体验后,孩子们就会感受到安静环境带来的快乐和好处。 最后,从体验回到班级实际,针对班级实际问题进行交流,并约定遵守。真正地将课堂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五、拓展

1.讲一个关于这个手势的故事《静谧中的礼仪》 ,下节课我们来学习公共场所我们又该怎样控制我们的声音,做到对他人无打扰。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与课前约定相呼应,通过故事让孩子们知道在公共场所大声说话是对他人权利的侵犯,并引出下一课时的内容。  

 :

我们小点声

轻声耳语   动作轻轻

写纸条     提醒他人

就近借东西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之前,我深入钻研了教材,结合课标及单元教学目标,制定出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在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下,设计教学环节,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串吸引学生。尤其是游戏体验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了学习积极性,学生在玩中学、真切地感受到大声说话会打扰到他人,教学效果颇佳。

      但不足之处也是这个“游戏体验”环节。第一次体验与第二次体验任务发生变化,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换任务,进行第三次体验。在这样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再给足时间让孩子们充分地表达,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样的话“在公共场所大声说话是对他人权利的侵犯,小声说话是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这种意识会慢慢地融入到他们的血液当中,每当他们想要大声说话时能想起今天他们在游戏中所经历的和体验、感受到的。

 

 

 

教师简介

崔晓晶,小店区恒大小学教师,小教一级。小店区教学能手,市优秀班主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