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被记住和被遗忘的科幻

(2012-02-13 14:42:26)
标签:

9期科幻风向标

杂谈

分类: 科幻风向标

                                        韩 松

  最近,国内又在搞一个很大的工程,就是“百年科幻小说精品(或精选)赏析”。它由中国科普研究所主办,准备把1904到2010年的优秀科幻小说,都汇集起来,出好几大卷,至少是四五卷,目前在做中国部分。
  这是前无古人的一项工作,为此,邀请了很多专家,包括主流文学界的权威如雷达先生。项目主持者之一王卫英博士拿出了一个初步的名单,我看了非常感慨,因为我们正在筹划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这一百年,除了政治方面外,中国的科技、社会、文化、风俗,都有巨大的变化,这个科幻的单子,与之有很大的契合。从荒江钓叟的《月球殖民地小说》开始,一路跨越历史,到老舍的《猫城记》,到郑文光的《火星建设者》,再到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童恩正的《珊瑚岛上的死光》,再到刘慈欣的《三体》、王晋康的《蚁生》,通过科幻的形式,把中国这百年的沧桑巨变反映出来了,就是一代一代的中国人,要救亡图存,要工业救国,要科学救国,要搞现代化,这么一条主线,这么一种心路历程,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了科幻里面,或者说,上述这些科幻,本身就是这百年巨变的一个副产品。而到了后期,特别是新世纪之后,中国科幻则越来越多地加入了社会和人文的内容。所以,这是一套非常好的书,中国科幻,不完全是一种类型化的娱乐小说,而真的是一部民族的悲壮辛酸史。而且,这次的“百年精品”涵盖的面也很大,比如,名单中有倪匡、黄易,也有女性作者如赵海虹、凌晨、夏笳等。所以,“百年精品”是一项了不起的记忆工程。这个民族的集体意识里面一定是要有科幻的。但同时,也还是有一些遗漏,比如钱莉芳的《天意》,还有郝景芳的小说。
  因此,我欣慰之余,也想到了另一个问题,也就是由于种种原因而被忽略的中国科幻。2011年春节前,我曾经建议思兔奇想谈,就这个主题,搞一次讨论,检阅一下,看还有哪些好的科幻,被有意无意地遗忘了。我想,这里面,就包括吴岩的《沧桑》。我一直认为这是一篇经典,甚至偷偷写过一篇评论,但还没有拿出来发表。这篇作品深入地探讨了生死问题,在科学与小说的结合上,做得非常好,整个小说笼罩着一层说不出来的忧伤。所幸,这一次,“百年精品”把它收录了。但还是有一些,仍没有引起足够关注,比如我想到了万象峰年的《三界》,这是一篇把科幻、奇幻和童话融合得很好的小说,非常有新意,是近年来最让人感动的科幻之一。对拉拉的《绿野》的评价也还不够,当然,还有马伯庸的《寂静之城》、陈楸帆的《鼠年》、飞氘的《一览众山小》或《去死的漫漫旅途》、今何在的《中国式青春》、冶文彪的《登月自行车》、胡行的《飞呀飞》、乳狗的《上帝之死》、丁丁虫的《死亡考试》。这一批科幻与硬科幻或核心科幻不同,它们提出了一些相当沉重深刻的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并在小说叙事和想象力上也有重要突破,成为新世纪中国科幻与以往相比非常不同的方面。这里面,有一篇小说特别了不起,就是七格的《语法树》,遗憾的是,通常很少有人提到它。
  港台方面的,纪大伟的《膜》,还有洪绫的一些小说,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我读了中文简体版的《膜》,觉得很震惊,它的成就超过了大陆的许多作者。另外,还有谭剑的《人形软件》,是一个独特的创造,它获得了去年的中国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这次“百年精品”的确是对中国科幻的一次总结,让人浮想联翩。我们得感谢中国科普研究所,他们的这个工程让人们意识到,中国科幻的成就,可能比想象的还要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