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寺观壁画的现状和保护(二)
-------张家口昭化寺壁画篇
昭化寺原名“永庆禅寺”坐落于张家口怀安县怀安城镇西大街路北,寺坐北面南,寺不大占地面积3820平方米,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后殿、偏殿以及钟楼、鼓楼、碑楼等组成。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原为民间祝禧道场,后因多年失修几近荒废,明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开始重修扩建,明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修建成一座十分壮观的佛教圣地,寺庙落成后明英宗赐匾额“昭化寺”,故得名。
寺内现存的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大士殿4座为原建,最令人注目的是大雄宝殿的水陆壁画,壁画历经磨难和多年失修,已有部
分画面脱落、残缺不全。壁画首次引起世人注意的是1935年,当时挪威画家斯卡根游历到怀安时发现了昭化寺壁画,赞叹不已,临摹了全部壁画带到国外,使该寺名声大噪。1952年全国文物普查,将昭化寺列入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文革时寺院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幸大部分壁画保存下来。直到2001年,寺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ttp://www.huaianxian.com/bbs/attachments/20070819_66963dcd1cd2c898e8a2K5qxmAJExDz7.jpg2(昭化寺壁画篇)" />
大殿壁画绘47幅水陆道场壁画,面积93.566平方米,共画人物610多个,从面积和画幅数目上论,是属小水陆画,但从所画人物的密度来说却是很高的,而且有明确的纪年和画工的题记,……这是很少见的画工题名。
http://hiphotos.baidu.com/licq%5Fjing/pic/item/e8dc5e383c7f772696ddd86e.jpg2(昭化寺壁画篇)" TITLE="河北寺观壁画的现状和保护 2(昭化寺壁画篇)" />
昭化寺壁画人物众多,内容丰富,形态各异,继承了唐以来寺院壁画的榜题形式,把单幅内容用水卷云联系起来。画与画之间祥云萦绕,将每幅画连为整体,使壁画有内在联系。壁画人物造型惟妙惟肖,山石云雾千奇百态。构图严谨,工精细仔,色彩鲜艳,是典型的明代作品。壁画线条粗细有致,浓淡分明,笔力婉转遒劲自如。色彩中使用了沥粉贴金,取得了富丽而朴实的效果。遒劲精练的线条是昭化寺壁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显示了明代画工任朝相的深厚绘画功力和准确的造型能力。壁画又继承疏放生动的传统画风,采用的是硬功夫锋毫笔,中锋动行,笔端的起落收敛变化给人留下一种中部施粉的传统技法,使壁画形成了豪放而不粗俗、严肃而不呆板的艺术效果。
http://hiphotos.baidu.com/licq%5Fjing/pic/item/2b7890183082320234fa416f.jpg2(昭化寺壁画篇)" TITLE="河北寺观壁画的现状和保护 2(昭化寺壁画篇)" />
2003年国家拨款189.9万元,由国家文物保护机构对该昭化寺进行维修。在修缮时,意外新发现壁画61幅(面积30多平方米)。其中除8幅是山水画外,其余53幅均为善财童子参访53位菩萨的连续画。加上寺中原有的47幅明代水陆壁画,共计108幅。
整个昭化寺的壁画人物比例匀称,形态逼真,线条流畅,虚实有度,色彩艳丽。是研究历史文物、壁画艺术和美术史料的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
自1997年始,在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长谢飞带领下开始关注昭化寺,对此展开研究,亲自主持并参与昭化寺一书的编写工作。1998年起,河北省古代建筑研究所、张家口市文物局等部门着手对昭化寺的调查工作,之后形成了昭化寺考察报告及修缮方案。2004年,省文物研究所进行了考古勘察和发掘工作,并形成考古发掘报告。期间,省文物专业人员完成了对壁画的拍摄、文图制作、文稿编写等工作。现《昭化寺》一书已出版。这本专刊的出版,既记录了怀安昭化寺古建筑和壁画的现状,也为对它们的保护提供了一手的材料。
昭化寺内的壁画为河北省不多的几处寺观壁画区,是继石家庄毗卢寺大型水陆壁画外又一处小型水陆壁画精品,也是目前河北省壁画现状较好的一处。但是相对壁画本身的氧化,防潮,颜色蜕变等诸多方面仍需有一套合理科学的监控措施,期待昭化寺壁画能够得到全面合理的研究与保护!
2008
01 28
依
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