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寺观壁画(三)
-------曲阳北岳庙壁画篇
说到河北的壁画古之流传下来一句话“赵州水、曲阳鬼”,这是人们用来盛赞曲阳北岳庙和赵州柏林禅寺壁画的,可能由于壁画画的精美人们附会说是唐代吴道子的真迹。赵州柏林禅寺在当代的佛教界日盛寺院规模颇大,为河北佛学院所在地,惜建筑都为近代仿古,原来的建筑解放后俱拆毁壁画已无存,无缘得见。总想有一天能去北岳庙看一看壁画。
大概是六年前,去定州参观开元寺砖塔(了敌塔)。由于塔在大修,不允许登临,只能望塔兴叹。之后去了文庙(定州博物馆),大道观等地,计划去看静志寺真身舍利塔塔基壁画和净众院舍利塔塔基壁画也未能成行。下午便去了曲阳看古建筑,参观了北岳庙,修德寺花塔,印象中还去看了一座塔刚修复的,只是忘了名字。晚上留宿县城的一家客栈,夜里浠浠沥沥下起了小雨。早晨醒来站在3楼的窗口西望,呀,北岳庙的大殿看上去是那么的雄伟高大,很是吃惊。后来和店主聊天,老板说北岳庙的大殿与定州砖塔高度是一样的,我一脸的疑惑心想那怎么可能呢,塔有八十多米呢!店主却说那有什么,曲阳的海拔高啊。到现在我也没确认店主说的是不是真的。
时值清晨,庙中寥无数人,只有鸟鸣声伴着自己的脚步声,在甬路上回响,更增添了古刹的幽深。站在庙内,遗址遍布,追忆沧桑的历史,让人想的很多。
五岳自古至今,其名望是甚高的,因其传说为群神所居,历代帝王多往祭祀。曲阳县城内西南隅的北岳庙,就是为古代帝王将相遥祭“北岳恒山之神”而建的,当时北岳是指现在唐县的大茂山(即古恒山)。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河北把北岳丢了,“拱手”让给了山西浑源,现在想来我也是心有不甘!查资料知明代后以今山西浑源的玄武山为恒山,但秩祀仍在曲阳,至清初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始改祭岳于浑源。之后曲阳北岳庙渐趋荒废。惜哉,惜哉!
水波特写
北岳庙原名北岳安天元圣帝庙,简称北岳真君庙或北岳庙。据《曲阳县志》载,早在汉武帝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就在曲阳建了北岳庙。后县治所迁址于今地,现在的北岳庙,是在北魏宣武帝年间(公元500—515年)县治所迁址后修建的。到了唐太宗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又重修了北岳庙。唐以后,宋、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甚至重建。现存的北岳庙古代建筑,除残存的一些唐代建筑余风外,主要为宋、元时期的建筑风格。北岳庙规模宏大,建筑众多。据明刻《北岳庙图》记载,当时庙宇面积约17.4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就有5.4万多平方米。现存庙宇建筑已远不及当年,今保留面积,南北长300米,东西宽139米。
北岳庙德宁之殿
北岳庙的建筑布局呈田字形,采用以中轴线为主两相对称的古典建筑形式。在南北中轴线上,自南而北,现存古建筑主要有御香亭、凌霄门、山门、飞石殿遗址和德宁之殿以及北魏、北齐、唐、宋、元、明、清各代碑碣上百通。
德宁之殿是北岳庙的主体建筑,于元代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重建,气势恢宏。坐落在中轴线北部,是我国现存的元代建筑中较大的建筑物。沿石台阶拾级而上,来到石砌台基上的大殿。殿宽9间,进深6间,高30米,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四周月台围以汉白玉栏板。殿内巨匾“德宁之殿”,据说是元世祖忽必烈题写的。此殿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元代砖木结构建筑。虽经明、清两代多次维修,但大多数元代旧件得到保留。
值得称道的是殿内的壁画。殿内东西两壁绘有巨幅“天宫图”,东壁为“云行雨施”,西壁为“万国显宁”,各高6.5米,长17.7米。壁画画面完整,布局疏密得当,绘画技艺精湛,是元艺人仿唐代大画家吴道子的画风所绘。所绘人物最高者达3.3米,线条流畅自如,着笔工整,色彩浓淡适度,旗幡衣带,随风飘拂,形象优美,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东壁的巨龙,形体蜿蜒,两眼光亮,四爪苍劲,若浮若动。特别是西壁的“飞天之神”,相貌狰狞,毛骨森奇,肌肉粗健,横枪倒戈,顺风飞奔,势若腾云驾雾,为德宁之殿壁画的代表作。两壁画人物共73个,形神各异,无一雷同。“天宫图”壁画,在我国实属罕见,其鲜明的时代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此外,在大殿北面墙壁画有《北岳恒山神出巡图》,这幅壁画,长约27米,这样高大的巨幅壁画,在我国也不多见。
西壁《万国咸宁》
北岳庙的元代壁画目前也没有采取更多的保护措施,数自然保护状态。壁画早年曾遭地震开裂和大殿漏雨之痛。
东壁《云行雨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