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亲近山西:晋祠之“镜”可省身

(2007-11-24 18:18:02)
标签:

人文/历史

 

                         “镜”可省身

 

    唐太宗李世民曾言道:“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万事万物无论善恶、美丑、忠奸、良莠,都需一面“镜子”来鉴定、甄别。由此可见,一面可以区分好赖的“明镜”对于尘世社会太重要太必要了。名著《西游记》里有一面区分好人坏人的“照妖镜”。托塔天王李靖的照妖镜当然只照妖怪,不过妖怪既然在“镜”前原型毕露,剩下的自然就是好人了。晋祠园内也有这样一面特殊的“照妖镜”。它叫水镜台。水镜台原来是祠堂内为“主神”邑姜圣母进行乐舞表演的戏台,后来成为晋祠众多祭祀活动中酬谢诸“神”的重要场所。水镜台主体部分始建于明,它是一座集多种建筑风格为一体的古建实例,面西部分为卷棚顶抱厦台式建筑。三边空敞明亮,外砌石质勾栏,内挂“水镜台”匾额,既利于台上表演,也利于台下观众观看。面东部分为重檐歇山顶楼阁殿宇式建筑,两檐间高悬“三晋名泉”巨匾,沿级而上,三面有明朗舒畅的走道环廊,这大概便于演员后台准备。

    据有关学者考证,水镜台建筑形制沿袭了元代的乐楼旧制,是非常典型的乐楼建筑。“水镜台”三字则出自太原晋祠南堡人氏杨二酉手笔。杨二酉一生经历了清王朝“康乾盛世”,而他本人也历任贵州、山西道察御史,工部、兵部给侍中等职。乾隆皇帝亲自召见他并任其为巡察台湾御史兼理学政期。杨二酉巡台期间,他弹劾了专横跋扈的二品镇台总兵章隆;免除台湾多年沉重的赋税,减轻了百姓负担,促进了农业生产;主持修筑城池,加强了台湾防务;同时,他还重视文化教育,复修了海东书院等等。概括的说他“斗贪官、修城池、剿海匪、办学校、通商贸、解纠纷、开发台湾”。杨二酉深受台湾人民的爱戴和尊重。至今,台湾还保存着乾隆五年台湾人民为表彰他的功绩所立的《学宪杨公兴行海东书院碑记》。

    杨二酉为人正直坦率,自然得罪了一些皇亲国戚,于是47岁就告老还乡。回到家乡太原后,他潜心家乡的文化建设,开始发起了对晋祠名胜文物舍利塔、水镜台、水母楼、柏月山房、文昌宫等的保护与修复。并扩建了唐叔虞祠,修复唐太宗晋祠铭碑等。特别是他总结并撰写了晋祠的内外八景诗,为后人对晋祠的保护研究、发展利用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正像杨公之人品,“水镜台”三字笔力雄健,苍劲脱俗,如“龙腾于川,端倪莫测”。

    “水镜台”与傅山“难老”、高应元“对越”并称晋祠匾额“三绝”。

台名“水镜”取“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逃”之意。任何时候、任何人在“清水明镜”之前不可回避和无法“形逃”。据说古时对“水镜”解释为“照天如明月,照地如凝雪”。金代诗词大家元好问曾有“妍媸在水镜,铅粉徒自欺”的诗句。浩渺天地犹如丈余舞台,芸芸众生演绎历史话剧。无论我们在公众沐浴的阳光里,还是不为人所识的某个角落,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有意无意、有心无心都要经过“照妖”“水镜”的检验、考核、监督、甄别。一般说来,人做了好事总喜欢大肆颂扬,恨不得全世界都能知晓,这不单单指虚荣心,谁也希望得到称赞,得到认可,得到鼓励。然而,一旦做下不怎么阳光的事,一定不会坦然面对,反而总想遮掩,总希望知道得人越少越好,甚至侥幸天不知、地不知、神不知鬼不觉。然而,俗话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伸手必被捉,被谁所“捉”,就是被“水镜台”上的“照妖镜”所捉。当然,我们说的“照妖镜”不是在天上,而是在人间,是普天下拥有雪亮般眼睛的百姓群众,是正义的利刃和道德的法则。在我看来,水镜台是戏楼乐楼,更是规范人类行为的“明镜”。“镜”可省身,“镜”可净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