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子帛书版道德经原文及异解之七十四

(2022-03-21 17:53:53)
标签:

杂谈

文化

第七十四章  民之不畏畏,则大畏将至矣。毋闸其所居,毋厌其所生。夫唯弗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自爱而不自贵也。故去彼取此。

这一章,我觉得是承上一章讲统治者“不知不知”,逆天道而行,欺压百姓,甚而至于官逼民反的道理。

“民之不畏畏,则大畏将至矣。毋闸其所居,毋厌其所生”,句中“不畏畏”,通行本写作“不畏威”,“大畏”通行本也写作“大威”,我觉得应该是通行本的写法和意思合乎文意,大概是老子当时犯迷糊了,写了别字。“闸”通行本写作“狎”,通“狭”,逼迫的意思,“厌”通压,也是压迫、逼迫的意思。这段话是说:如果人民不畏惧威压胁迫,那么对统治者来说大的威胁危险就要来到了。不要逼迫人民住无所居,不要压迫人民生计无着。“夫唯弗厌,是以不厌”,句中的第一个“厌”和上句“毋厌其所生”中的“厌”是一个意思,第二个“厌”是厌烦、厌弃的意思。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只有对人民不压迫,人民才不会对统治者生厌。如果统治者对人民过分压迫,那岂止是老百姓生厌的问题,那就直接揭竿而起反抗压迫了,正如国际歌中唱的,“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自爱而不自贵也。故去彼取此”,这句话也好理解。因此圣人有自知之明,不自我表现(见通现),自重自爱而不自以为高贵。所以,他们舍弃了“自见”“自贵”而选取了“自知”和“自爱”。老子通过圣人对百姓谦下的态度和有选择性的取舍,奉劝统治者们要采取宽厚的怀柔政策,不能对人民高压逼迫,让人民厌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