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乎职业道德?未必。

(2008-04-02 22:35:15)
标签:

就业

职业道德

新闻价值

门庭

成长空间

it

分类: 经济评论
 

http://joke.xf186.cn/UploadFiles_3581/200611/20061120213341493.jpg

(图片来源:网络)

最近在《通信评论》上发表了一篇关于通信记者职业操守的文章,算是附和了前几天炒得较热的“脑残记者”事件。今天一个从业几年的通信记者有和我说起一件事:一个刚刚到他们杂志社的女孩儿,去了半年不到就请了一个月的病假,等发现的时候人家已经跳到系统内的另一家杂志社了。这位老一些的记者说:有种被背叛的感觉,心情很不好!

 

我愣了一下,那个小记者我是认识的,更我约过稿,也更我讨教过如何才能向被访者提问时“显得更加内行”。我当时告诉她:把自己当作读者,去向被访者提问读者想知道的问题就可以了,所谓的“内行”,在新闻价值面前都是狗屎。我也没想到,她的离开不声不息,而且据说,这个小记者毕业不到一年,已经换了四个工作了。

 

但回念一想,我开始安慰这个从和经验稍长的记者朋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行事原则,只要没有直接影响到其他人的利益,所谓的一些“道德”,或者在今天已经显得不重要了。这位记者朋友还是想不通,总觉得小记者做了一件让她很不舒服的事儿。我又劝她:其实人的选择有多种,杂志社对于小记者而言,只是职业选择中的一个,况且,杂志社除了工资以外,所谓的档案都没有编入,更不用说户口之类的了,这样,小记者把杂志社当作一个职业的“跳板”或者“驿站”,其实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当然,不对的地方是在这件事上,做得不够透明,仅此而已。我觉得她应该在更换门庭之后,与原有的单位有一个简单的交代。

 

其实,在劝记者的时候,我想到了自己。想当年,我何尝不是也有类似的事情么?那个时候,刚从学校出来找工作,每看到一个工作都会两眼冒光,总觉得只要得到这份工作,自己就安下了心。也许正是因为对工作的渴望,相比同班同学,手头早早的就拿了六个Offer,还都不错。于是一家一家的拒绝、放弃,在这个过程中用人部门也有诸多反映。有的气愤,我会内疚。有的三番五次挽留,开出帮我交违约金,给我更大成长空间等承诺,我遗憾。还有的很有经验的向我道喜,顺便打听一下我最后去了什么公司。什么样的都有。现在以我的经验再来看小记者暗暗跳槽的这件事儿。我觉得我要是那个觉得失望的记者,我会从容面对。

 

毕竟,每个人做出的跳槽决定,必定都是在以自己的价值观反复权衡之后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尊重他人,也就是尊重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