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通信运营商电信企业人才职业 |
分类: 企业评论 |
晚上和几位当年一同进入运营商的老同事吃饭,多年未见,毫不生疏,闲谈之余,细想大家的发展轨迹,突然觉得,虽然当年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随后却朝着不同的方向跑去,虽本无是非优劣之分,但感触良多。
运营商已然不是当今毕业生的首选,但运营商是一个具有一定专业壁垒,自成一体,有着独特文化的“小社会”。想当年,大家由于各种机缘巧合,在最宝贵的青春年少时一腔热血加入运营商,几年之后,去向有:
1、坚守岗位,浴血奋战。从职场的角度,运营商是一锅温水,弃之可惜,应该当断必断。但是从个人情感来说,很多坚守在运营商岗位、仍然尽心尽力的人,心中是有理想的,铁肩担道义,企业责任感使他满足,服务广大用户使他自豪,再加上社会平均偏上水平的待遇,以及上升的空间,总体还可忍受。
2、抽刀断水,果断撤离。说实话,离开当初并不容易进入的运营商不是件容易的事,很少有人破釜沉舟的离开,更多的人下定离开的决心,至少是一倍以上的薪水和更好的发展空间。
3、得过且过,撞钟和尚。悲哀的说,这是大多数“老人”的状态,可以骂娘、可以混事、可以推脱、可以颓废,但是,不可以离开,因为已经这样了,离开干什么?
说实话,我佩服第一类人、羡慕第二类人、看不起第三类人。第一类人是运营商的脊梁,只是因为第三类人的存在,这脊梁承受了太多。第二类人是自由的,得到自由,也意味着他失去了一些东西,孰是孰非,冷暖自知。
夜已深,下次找机会再说说第二类人,说说他们重新投入社会的优势和劣势,方向和前途。
标签:
博客七周年 |
标签:
it |
万众瞩目的iPhone5于9月21日在全球多地开售,其中将中国香港选为首销地之一,引起中国苹果粉丝关注。作为当前市场上最重要的终端之一,运营商如何应对iPhone5的面世,成为近期在销售市场上的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基于目前通信市场的惨烈竞争形势,相信各大运营商均已准备了诸多锦囊,在此抛砖一二:
一、迅速推出适合iPhone5的手机微卡。
iPhone5再次缩减手机卡的大小,为在可以提供手机终端之前,迅速抢占市场,获得服务预期数量庞大的iPhone5水货用户市场,需提前购置、配备一定数量的微卡。据相关消息,目前已经有中国联通等运营商营业厅能够提供此项服务,甚至针对老用户提供了免费换卡的服务。
二、迅速推出iPhone5终端合约计划。
鉴于iPhone5新推出期间产能极有可能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的情况,需与苹果公司深度沟通,加快终端引进速度,取得市场先机,从目前的情况看,终端上市速度的对决,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之间,中国移动预期将再度错过iPhone。
三、同步推出iPad等相关产品的合约计划。丰富产品类型是销售的基础,此条不细说。
四、做好银河等明星终端与iPhone5的销售定位和产品区隔。
五、细化、深化、升华苹果粉丝服务水平,通过组织俱乐部、赠品等形式,对苹果用户进行维系,充分挖掘其在增值业务、行业应用等方面的价值,实现双赢。
标签:
it |
分类: 行业评论 |
首先,随着竞争和改革的深入,宽带在持续降价提速。至于所谓的双寡头垄断,恐怕也站不住脚。君不见现在很多小区、学校、机关的门口,宽带通、电信通、长城宽带等所谓的二级宽带运营商,均以自身的低价和快速的服务,持续蚕食电信和联通的市场,如北京就至少有六七十家二级运营商,持续渗透各类社区和市场。而尴尬的是,这些所谓的运营商并无宽带运营资质,很多却已经规模颇大。从这个角度讲,当前的宽带市场并非一家独大或双寡头垄断,而是呈现一个相对自由竞争,实则对各类运营企业均不公平,又让监管者颇为尴尬的状态。因此,移动和广电获得固网宽带运营牌照,并不能降低固网通信成本和价格,对宽带市场格局影响有限。
其次,有消息称“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将对中国移动和广电进入宽带运营市场带来机会。事实上,广电在获得固网牌照之前,已经将宽带运营形成事实,在北京等城市,客户申请有线电视的同时,可以同时申请安装宽带和IPTV等服务。而中国移动也通过铁通在持续扩大固网市场,甚至开始大规模建设骨干传输网,以应对规模越来越大的固网运营需求。从投资角度看,固网宽带的运营,依赖于庞大的骨干网和传输网,建设非一日之功,投资也非小数目。中国移动依仗其强大的资本实力,可以持续投入铺设固网基础网络,但从国家角度讲这种重复投资会造成对国有资产的消耗和浪费。而广电系统,显然缺乏建立和加强全国固定通信网络的实力,也不具备满足庞大市场需求的能力。仅以此论,移动和广电获得固网运营牌照,对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企业实现价值运营,利少弊多。
其三,从长远考量市场格局,目前市场格局存在两种极端的模式,一种是由于缺乏竞争造成垄断或寡头垄断;另一种是由于门槛过低导致的数量庞大的企业无序竞争。面对移动和广电将获得固网运营牌照而言,这两种结果都有可能出现,一是移动和广电进入宽带市场后,移动借助其庞大的移动用户群和营销成本,迅速将移动用户加载固网宽带产品,一家独大的范围从移动通信扩展到固定宽带市场。二是移动和广电进入宽带市场后,当前数量众多的二级运营商更可方便的从两家购得宽带运营的网络资源,引发进入门槛降低、价格套餐无序、市场竞争更为混乱的乱象。所以,如果两家获得固网宽带牌照,需谨防市场格局风险。
标签:
it |
分类: 行业评论 |
自从iPhone手机由联通引入中国以来,就一直成为国内电信行业的经常性谈资。随着今年9月21日或10月份iPhone5的即将发布,又在业内引发众多猜测。截至目前,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将继续引进iPhone5几无悬念,但中国移动是否结缘iPhone5则未最终定论,可以得到的消息是,近日在中国移动2012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称:“因为高通TD-LTE芯片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照目前的时间点来推断,苹果iPhone 5发布时很难有TD-LTE版本。”
可以说,iPhone的引入中国,是与中国3G的发展密切相关的,iPhone终端的引入,甚至成就了中国联通在3G市场上树立技术好、漫游广、网速快、终端多的良好形象。随着中国电信 CDMA版iPhone的引入,电信也迅速拉平了在终端上与联通的差距,成为iPhone在中国的第二个合作伙伴,受到众多消费者热捧。时至今日,iPhone5的发布,将面对与其刚进入中国市场不同的环境和局面,在关注iPhone5对运营商竞争影响的同时,还应该结合电信市场环境的变化,综合考量。主要是:
一、iPhone5的发布,对于电信市场的影响将小于iPhone3和iPhone4的发布。随着安卓系统手机崛起,国内外三星、小米等多款终端逐渐在手机市场占据半壁江山,很多售价高于iPhone的终端成为畅销机型,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iPhone在终端市场王者地位的衰落,而千元智能机的崛起,更是给了不同层次消费者更多选择,明星终端呈现多样化、多层次的态势。
二、iPhone5的综合性能优势仍将继续,成为忠实拥趸持续追随的理由。iPhone手机一经发布,就被披上神圣的外衣,乔布斯对iPhone制作的苛刻要求,使其成为一款几近完美的手持终端。苹果独特的设计、生产管理流程,注定其平稳的一体化性能及引人注目的外观设计仍将继续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三、iPhone5的销售政策或将调紧。随着中国联通第一批iPhone合约用户的到期,联通的iPhone战略第一步画上了一个较为圆满的句号,在两年的合约期中,用户真正体验了3G带来的与2G不同的iPhone体验。而从联通、电信的iPhone政策看,两家公司付出了高额的终端补贴成本,成为拉低利润的重要因素。综合当前非iPhone智能机终端愈加丰富的背景,运营商调紧iPhone5终端补贴的可能性变大。
综上所述,iPhone手机近年来对中国通信消费市场和通信运营竞争产生了较大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还将持续到未来可以预见的较长时间,但是,由于安卓手机的崛起,消费者的选择不断丰富、多样化,iPhone手机作为丰富终端选择中的一种,影响力也将持续减弱。当然,不排除iPhone手机在即将到来的4G时代,继续做出突破性的创新和变革,再次成为远远超越其他终端的明星,如果如是,定将再次对国内通信运营市场产生较大影响。
标签:
博客七周年 |
标签:
三网融合微软雅黑广电网络创新型国家互联网产业it |
分类: 行业评论 |
近期,电信产业和广电总局的专家分别对三网融合的进展做出了悲观的判断,甚至认为三网融合“已经夭折”。这种论断的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自2010年下半年三网融合试点城市按照国务院要求提交三网融合试点方案之后,国务院至今没有对方案作出批复,表现出国家在政策决策上的犹豫态度;二是广电系统在三网融合文件下发后,基本上没有按照文件要求完成集成播控平台和系统的建设,导致三网融合项目缺乏继续推进的条件。在此种情况下,三网融合推进速度被延迟,未能按照【35】号文部署的进度推进,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是否能就此判断三网融合如有的专家所言将“无疾而终”,甚至“夭折”,还值得商榷。笔者认为应从产业发展的趋势和项目推进的条件综合研判,可以简要的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三网融合是电信和广电技术的发展趋势,不可阻挡。无论是从电信、互联网和广电技术发展,还是从国外相关实践经验来看,传统的电信网络、互联网络和广电网络的发展方向都是在技术层趋向一致,在网络层趋于统一,在应用层使用统一协议,在业务层相互渗透,在终端层趋于融合。传统的广电网络通过单向传播的视频信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视频互动、点播、轮播、共享等复杂需求;成熟的电信网络和较为高速的宽带也因为缺乏“杀手级”应用而增速乏力,互联网产业虽然已经能够公开、快捷的提供丰富的视频信息,但是由于不具备电信级的Qos网络保障和版权等问题所限,在用户感知和产品体验上受限。要解决三个产业分别面临的问题,仅能通过融合三网。
三网融合的提出和逐渐被重视,是一项国家的重大决策,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三网融合的发展,从提出到发展,透过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等提法的变化来看,我们应该认识到该策略是一项经过国家深思熟虑、反复权衡、势在必行的重大决策,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社会的重要手段。
三网融合为广电产业、互联网产业和电信产业均带来新的发展机会。当前的很多言论将三网融合描述成一个战场,但事实上,三个行业对三网融合分别有不同的解读,也有不同的应对,在网络演进、产品提供、服务设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三网融合应该分别成为三个产业的蓝海,三者的关系应该是合作大于竞争的促进关系。
综上所述,三网融合现在就谈“夭折”为时尚早。我们需要冷静看到,三网融合从产业结构调节层面看,需要国家更为强势、具体的指导。同时,随着社会对更高质量视频相关产品需求的增强和技术的发展,三网融合正在走向一个更为敏感的地位,因此对于三网融合,迟推不如早推,竞争不如竞合。
标签:
科技中国警务通苏州交巡警支队安全手机it |
分类: 行业评论 |
近期关于iPhone的报道频频,也难怪,iPhone是公认的明星终端,是明星,就免不了要有争议,甚至有“绯闻”。但是,任何一位明星,如果要想成为经典,还必须靠内在的功夫和长期的修养。
这两天,苏州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采购苹果iPhone4手机作为警务通,再次掀起波澜,引起争议。对此,苏州交巡警支队通报称这完全是为了工作需要,理由是iPhone4有着其他移动终端无法替代的唯一性和先进性。
事实上,iPhone4自从被引入中国,再配以优惠的合约计划之后,就已经早就不是高高在上的“大小姐”,而是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技术爱好者和要求苛刻者的手上宠物和有力工具。当然,这其中的一些消费行为也是苹果和联通在之前未曾完全料到的结果。
iPhone4作为风靡全球的高端手机终端,受到了世界苹果粉丝的热捧,其精细的屏幕,快速的响应,丰富的应用和简约的外观,成为人们追捧的理由。当然,在国外,其并不是一种主要的商务型手机终端,而偏重于个人应用,其在中国的商务之路,应该属于歪打正着,自然发展的优胜劣汰的结果。iPhone4在中国成为商务机型,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iPhone4配以的合约计划。联通在引入此款手机后,直接将3GS版本的iPhone手机价格套入,其中,286的合约套餐就能够实现16GiPhone4手机的0元购机。正好与大多数商企事业单位的通信费报销额度相当,而其分月打发票的模式,则更是与广大白领和公务员的报销需求不谋而合,十分的方便。
二是iPhone4在中国的增值应用逐步向商用领域扩大,促进了iPhone4在中国的商业用途。据笔者所知,在国内的运营商中,已经有专门的技术团队进行iPhone应用系统和应用软件的研发工作,并且在金融等领域有着多起全国组网商用的案例。iPhone4强劲的功能、时尚的外形成为很多娱乐和服务型企业彰显企业形象的工具。
三是iPhone4在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安全性,也成为众多政府和商企事业选择其的重要原因。加上其强大的多媒体功能,往往能够在综合打分上名列前茅。在手机病毒日益肆虐的今天,iPhone手机基本与病毒隔绝的特性甚至可以使它成为安全手机的代称。
这三点,和苏州交巡警支队的解释大同小异,但是笔者相信,好东西经得起炒作,也经得起推敲,要不,iPhone4如何能在正面宣传和负面新闻中得以越挫越勇呢?
标签:
it |
2008年末,被该男子及其女友在北京石景山华联商厦下的建设银行ATM机盗取建行卡人民币8千元,后经鲁谷派出所到建行调取监控资料核查,得知该男子姓名为黄韬,为上海户籍,可能因为派出所认为跨省办案麻烦,所以一直没有结果,最近看到有类似情况者将盗取者照片贴出,并得知如能确定该人为嫌疑人,就不涉及侵权,所以特效仿之。下为此人详细资料,请知其下落者与我联系,谢谢!如当事人看到此信息,也请与本博联系。谢谢!
身份证号:310115197911232916
户籍地址:上海浦东新区上南路1200-8-202
请知其下落者与nkwuxiao@hotmail.com或本博联系,谢谢!
标签:
中国科技界想象力央视t型车美国硅谷it |
分类: 企业评论 |
“创新改变世界”,不仅仅是一句广告语。
福特公司创新T型车的设计,挽救了自己;美国硅谷的创新精神,推动了美国历史的演进;金融体制的创新,几乎盘活了整个世界;日本的管理创新,让资源和空间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创新,的确在改变着这个世界。可是,中国的创新在哪里呢?
曾几何时,中国人似乎失去了想象的能力,就像《两只狗的生活意见》中所说的,公司起名叫“想象力”,全称成了“想象力有限公司”,这样的桥段,出现在话剧中,够有想象力吧?可是在企业界、科技界中呢?
曾几何时,央视财经频道中“惊喜的”发现,充满创意的“苹果皮”的发明来自于中国人,可是,在央视财经这样重量级的媒体,却对这一所谓的“创新”惊喜的背后,我们是不是应该想得更多。
曾几何时,“山寨”成为中国科技界的一种文化,如果说中国it界最大的“创新”是山寨的文化,那没有人能否认,但是,谁不知道,这样的“创新”,其实就是以遏制创新为代价的。
罢了,创新能够改变世界,但是,创新也可以成为一句空谈的口号。我们的创新之路在哪里?有谁能知道?
其实,创新最需要的就是激发创新的“土壤”,这个“土壤”是什么?就是人民大众。不是那种所谓的“民间智慧”,而是民众的消费力量。虽然中国的8亿“中产阶级”有点“中惨”,但是其巨大的消费能力和前卫的消费观念后面的价值无法估量。试看,其他国家,会有多少人花上一个月甚至两个月的公司去购买一台iPhone4?中国人会。谁会花3个月的积蓄去买一平方米的陋室?中国人会。
所以,创新的基础,我们其实有了。最重要的,是如何发掘、研究、分类、分析这些需求。
相信,只要我们足够努力,只要我们足够用心,只要我们踏踏实实,只要我们心无旁骛,从需求建立起来的创新,对于这样的国家、这样的市场,绝对是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