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钢铁“民嫁官”
(2008-12-19 10:20:10)
标签:
杂谈 |
2008年11月5日,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山钢集团)与民营企业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日照钢铁)签署了重组意向书。
继把济钢、莱钢两大钢铁巨头揽入怀中后,山钢集团又把并购触角伸向了日照钢铁。
日照钢铁作为民营企业,由河北民营企业家杜双华在2003年创办,过去几年发展迅猛,规模与效益不断攀升。2007年,日照钢铁钢产量达到775万吨;今年1到4月份,钢产量达到350万吨,已形成千万吨级产能,规模直逼济钢、莱钢。日照钢铁迅猛的产能扩张速度、得天独厚的运输条件、无与伦比的成本优势让山钢集团觊觎已久,对其志在必得。
按照山东省的规划,日照钢铁精品基地规划建设规模2000万吨,其中新建项目规模1500万吨,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1000万吨,二期建设500万吨;保留日照钢铁500万吨钢生产能力,统一纳入日照钢铁精品基地规模。
据冶金规划研究院参与规划的政府人士透露,此次日照钢铁接受山钢集团重组,主要是政府在主导。
兰格钢铁分析师周晓明目前钢铁行业面临萧条,在这个时候重组、合并应该是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中国钢铁研究总院的总工办顾问东涛对一个省内的钢铁产业进行整合是大势所趋。从全国来看,将来有3到5家钢铁集团是比较合适的。
日照钢铁内部人士杜双华本人并不愿意被重组,他已经将规划做到了2012年。
《中国证券报》日照钢铁被重组实属无奈,因为无论是资金还是市场,一旦得不到政府的支持,最终将失去竞争力。
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目前钢铁企业面临需求减弱、亏损面扩大的态势,这将有利于中国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
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为应对全球经济波动和衰退,中国钢铁产业必须加快兼并重组、加速产业结构升级,这是实现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选择。
《竞争力》山钢并购后规模大增,但中国钢铁业仍然群龙无首,真正的大整合尚未拉开帷幕。
此文刊于三联《竞争力》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