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灵通自然死亡
(2008-12-18 11:39:48)
标签:
杂谈 |
一度拳打固定电话,脚踢手机的小灵通不灵了。
2008年10月25日,在“3G时代小灵通的发展前景”研讨会上,北京网通副总工程师郝秀芳透露,北京目前仅存70余万小灵通用户,已经进入自生自灭的状态。
小灵通上马是受难于危难之中。
1997年,为了缓解固话下滑的颓势,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从日本引进了小灵通,因无月租费,又可移动通话,费用极低,一度受到市场热捧。2006年,小灵通曾一度达到9309万户规模。
但随后小灵通开始遭受巨大的市场挑战,转入持续负增长。
目前,小灵通在中国发展已经11年,用户仅剩近8000万,其中中国电信拥有用户量约为5200万户,中国网通小灵通用户大约有2800万户。已经建设100多万个小灵通基站。
2008年5月23日,中国电信以1100亿元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络(包括资产和用户),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组成新联通。电信重组后,原来的纯固网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将转变为全业务运营商,并且把工作重点放在移动通信上。中国电信董事长兼CEO王晓初已经明确表示,小灵通用户将有1/3高端用户转向C网,1/3流失,1/3保留。
在中国TD火热的试商用推进中,小灵通却尴尬地成为“绊脚石”。中国移动已多次呼吁将小灵通的频段让位于TD—SCDMA,面对中移动的“逼宫”,中国电信显然不愿拱手相让,中国电信表示,7000万小灵通用户利益应该得到保障,不能强行要求其转网,将正式推出CDMA189号段面向中高端用户。
“小灵通用户是在特定细分市场上的用户,和现有的CDMA用户不同质,和现有的GSM用户也不同。3到5年内,小灵通用户不会完全消失。
小灵通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基站覆盖半径小,信号穿透能力差。另外,小灵通上网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目前只能省内漫游、PHS网络覆盖、网络质量和性能等方面有待改进。
对于3G时代,以PHS网自身技术发展的局限性,很难和TD—SCDMA的主流无线上网方式以及WiMAX无线技术(无线城域网技术)相抗争。
在3G时代,小灵通面临艰难的选择,是技术演进还是转网?但无论怎样的选择,都将投入巨大,在当前的情况下来看,对于运营商来说不是一个合算的买卖,小灵通用户数已经每月以百万的速度在锐减。
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局国家将优先保障TD的频谱资源,目前用于小灵通的频率最终将划归中国移动用以发展国产3G标准TD—SCDMA。
“小灵通之父”徐福新小灵通低功耗、低辐射仍是其“绿色通信”最有力的一个说服,但小灵通的命运,取决于它最大的运营市场——中国的态度。如果能建立全资子公司,进行相对独立的运营,小灵通定能再现昔日辉煌。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忻展红从战略管理角度来看是没有高技术和低技术之分,只有实用的技术。小灵通在移动话音发展初、中期的时候出现,曾直接导致我们话费降低。只要它的生命周期还没有到头,就还可以维系。
通信专家周双阳小灵通在3G时代发展可以保留品牌、淘汰网络。即抛弃PHS网络,用未来的3G网络承载小灵通业务,使得3G网络同时承载“小灵通”+移动业务品牌,也就是一个品牌承载两类业务;同时,小灵通用户将号码携带到3G网络,还享受小灵通的业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杨培芳作为固定电话的延伸,小灵通短期内还有生存空间。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最终还是会遇到频率、产业链等诸多问题,可能会顺势退出。
《竞争力》如今电信重组,所有运营商都如愿以偿地拿到全业务牌照,小灵通已完成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