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庆的遗产
(2008-12-18 11:35:09)
标签:
杂谈 |
2008年10月15日,经营之神王永庆在美国新泽西因心肺衰竭与世长辞,享年92岁。
王永庆15岁辍学做学徒工,16岁自办米店,1954年筹资创办台塑公司,凭借用心、勤奋和智慧,台塑集团已经发展成台湾最大的民营企业,员工7万多人,资产总额1.5万亿新台币,占到台湾GNP的14%,与台塑集团有着存亡关系的下游加工厂就超过1500家,造就了名副其实的实业王国。
在台湾的富豪榜上,王永庆雄居榜首,台塑集团位居世界化学工业界50强之列。
王永庆白手起家的奋斗过程是台湾企业发展史的一页传奇,许多小学生作文时更以“我要当王永庆”为人生目标。他与香港的李嘉诚、马来西亚的陈必新齐名,是华人世界最著名的三大财富偶像。
人们对王永庆的缅怀不仅因为他白手起家创造财富的传奇,也在于他的道德和商业价值观符合大多数人对正直的定义。
被称作“经营之父”的王永庆通过多年摸索实践,给后人留下了一套管理理念。
王永庆经营成功的八个秘诀:
追根究底:对问题不追究到水落石出,绝不罢休;
务本精神:凡事只求根本,只求合理,不问结果;
瘦鹅理论:忍饥耐饿,坚韧不屈,等待机会的到来;
基层做起:脚踏实地,按部就班,从基层做起,成功的机会就愈大;
实力主义:学历不等于实力,实务经验愈丰富,成功的机会就愈大;
切身感:制定让员工有切身感的管理制度,发挥员工最大潜能;
价廉物美:坚持供应价廉物美的原料给下游客户,企业得以蓬勃发展;
客户至上:买卖双方唇齿相依,给客户利益自己才能有最大利益。
此外他还有一套独特的管理方法——压力管理和激励管理,吸纳西方先进生产经验和管理方法,同时又融合个人的智慧,也是留给后人的财富。
王永庆留给世人的遗产不仅仅是精神财富,还有他的爱心和对公益的贡献。他提出要在大陆各地援建1万所小学,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中。王永庆在大陆设立的“长庚奖学金”,使不少学子身受其惠。5月14日,台塑集团捐赠1亿元人民币,支援四川灾区,体现了“同胞爱、手足情”。
另外王永庆还设立了公益信托——“王长庚社会福利基金公益信托”、“王詹样社会福利基金公益信托”,这两个公益信托,已累积信托资金规模逾100亿元,从事社会慈善事业,照顾弱势。他生前并希望王家不分家,子子孙孙、长长远远对社会尽一份责任。
据媒体报道,王家不排除将王永庆遗产全数捐赠给纪念王永庆父亲的王长庚基金会,用途指定为医疗及教育。
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王永庆辞世对台湾经济发展经验的传承是一大损失。王永庆在为人处世坚持与经营企业魄力,足为后世晚辈典范。
台湾富商郭台铭王永庆是“台湾工业之父”,更是世代产业最伟大的导师,今日这位巨星殒落,是产业最大的损失,更令人感到非常悲恸。王先生的一生是“艰、苦、卓、绝”是最佳的写照。
清华大学副教授黄德海(注:王永庆自传的作者)王永庆的前半生事业重心在台湾,后半生在大陆。他的历史几乎就是整个台湾经济的缩影。他几乎影响了整个石化行业,从单个企业到集团企业,再到改变台湾政策。吴伯雄评价王永庆见证台湾从农业时代进步到工商时代。
《第一财经周刊》王永庆远去了,但留下了他的长庚医院、1万所希望小学、捐给四川灾民的1亿元人民币……在这个由贪婪而导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面前、在一系列由于良心的缺失而导致的三聚氰胺事件面前,王永庆的脚踏实地和诚信至上的经营理念,正是一笔弥足珍贵的伟大遗产。
《竞争力》王永庆有两大遗产,对产业、社会,乃至国家民族的大气,以及对经营成本和个人的小气。可惜不少企业家在大气与小气方面经常反其道而行。
此文刊于三联《竞争力》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