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莱雅又添“贵子”
(2008-09-03 16:47:16)
标签:
杂谈 |
2008年7月,全球化妆品巨头欧莱雅又增添一枚重要的棋子:伊夫·圣罗兰。
据报道,欧莱雅PPR集团就收购事宜签署最终协议,伊夫·圣罗兰美容公司(下称YSL)将正式转让给欧莱雅,交易额是11.5亿欧元。
根据协议,欧莱雅将获得YSL和宝诗龙品牌在香水和化妆品领域全球范围内的长期、独家品牌使用权许可,并接管StellaMcCartney、OscardelaRenta以及ErmenegildoZegna品牌在香水和化妆品领域的经营许可。
YSL并入欧莱雅高档化妆品部门后,由部门总裁Marc Menesguen负责领导和管理,并自今年6月30日起合并报表。
事实上,YSL可谓命运多舛。先是被GUCCI集团收购,后又随GUCCI集团被纳入PPR集团,现在又被出售给欧莱雅。
YSL之所以混得像皮球一样,业绩不佳是主要原因。
但值得庆幸的是,从2006年第三季度开始,一度亏损的YSL开始出现好转迹象,在当季销售额增长了18.6%,全年与宝诗龙、StellaMcCartney、Oscarde-laRenta和ErmenegildoZegna品牌的总营业额达到6.3亿欧元,而且2007年第三季度又继续增长15.7%。
目前,欧莱雅旗下已拥有兰蔻、碧欧泉等高端化妆品品牌,此番再加入YSL,无疑是如虎添翼。
欧莱雅集团总裁盖保罗我们想买就肯定不是亏本的事。
业内人士目前从国内的市场来说,可以相互抗衡的高端化妆品集团为资生堂、雅诗兰黛、欧莱雅以及拥有Dior品牌的LVMH。对伊夫·圣罗兰的收购,使得欧莱雅又增添贵子,但跟中国没关系。
《竞争力》奢侈品是站在时尚最前沿的产业,也是周期最短的产业,往往主设计师江朗才尽之时,也是公司的衰落之日。为了长盛不衰,奢侈品只能走向集团化,走向寡头垄断格局,这一方面有利于他们主控时尚潮流变化,另一方面则是有利于整合销售渠道。
此文刊于三联《竞争力》08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