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高考加分”在假借政策暗度陈仓
(2014-07-14 16:38:06)
标签:
股票 |
分类: 我的评论 |
体育特长生加分风波再起。
中广网记者调查发现,河南省今年获高考加分的738名考生中,有445名出自同一场比赛——河南省2013年青少年传统武术锦标赛。这一赛事被指“批发”国家二级运动员。(中广网 7月14日)
河南省青少年传统武术比赛,一下子全国“知名”。而这项原本并不知名的赛事能存在至今,想想,大约也和它能够“批发”国家二级运动员,能够以此为高考生取得加分政策不无关系。因为传统武术项目多,评分又比较灵活,在这项赛事上获得个名次,可操作的空间确实比较大。而新乡市有队员参赛的两所中学表示,新乡德治少林文武学校曾与中学和学生家长签订协议,每人缴费1万2,武校方面保证学生能拿到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否则退款。这些学生经过了为期一年的课余训练。
一年的课余训练,就国家二级运动员了。但据专家介绍,要想在武术项目中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水平,没有三五年很难做到。
于是,我们都懂的。懂的,为什么在738名加分体育特长生中,有超过一多半的人出自同一场比赛;懂的,这项名叫河南省青少年传统武术锦标赛存在的理论和市场意义。懂的,高考加分政策这本好经在下边到底被曲解成了什么。
我们,早就清理过一批加分政策。现在剩下的,看来问题还不小。高考加分原本是为了照顾特定的人群以及鼓励有特长的考生而专门出台的一项政策。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政策被许多“有能力”的人钻了空子,他们想方设法为自己的子女谋取到适合自己的那一项加分。在一分就可以拉出很多考生数的高考大排名中,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这10分或者5分的加分,到底能给考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我们现在有自主招生,我们现在越来越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在加分政策漏洞不能全部堵住,在很多加分被操作成了“拼爹”游戏的现状下;在高考越来越注重公平、公正性的大前提下,高考加分政策是不是已经到了全面寿终正寝的时候?即便还保留一些加分名额,这些名额怎么分配,怎么去确保它的大公无私?也是政策的制定者以及监督者们不得不去考虑的问题。
河南体育加分,今天揭开的或许只是冰山一角,而多少不能为外人道的“加分”正在假借国家政策的名义大肆推行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