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怎么就成了一种城市病?
(2014-04-03 10:27:4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的评论 |
浙江温州市区新国光商住广场居民,“高音炮”还击广场舞事件继续发酵。
4月3日,网易《当事人》专题爆出事件双方,也就是居民方和广场舞方还因为这个多次发生打架行为。事情也许并不是想象的这么简单,根据新国光物业吴主任的说法,因为广场舞噪音太大、跳舞的人太多(五六百人),居民们多次交涉、忍无可忍之下,有脾气大的,甚至要动刀子去讨说法。
600多户居民凑了26万买了“高音炮”设备,去“以噪制噪”还击广场舞。这事儿够奇葩的,也够无奈的。在这种奇葩无奈之下,被媒体关注之后,4月1日,浙江省委主要领导在一次会议上,对温州市鹿城区相关部门的不作为提出了批评。
鹿城区针对广场舞扰民也是做过努力的。只是刚好了一段时间,一切又很快恢复如常,并没有有效的手段去制止广场舞双方矛盾升级。
广场舞的矛盾在各个城市都有,温州鹿城区的“高音炮”还击事件,让我们看到原本用来健身的广场舞或许已经成为一种“城市病”。城市里的人越来越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越来越注重养生,在这种大背景下,广场舞很快在各地时兴起来。许多城市,只要是有一片空地,都会被广场舞大军所占领。而广场舞和附近居民的矛盾,又主要集中在跳广场舞的伴舞音乐影响了别人的正常休息和作息规律,特别是一些有正在上学的孩子的家庭对广场舞音乐扰民更是感到无奈和气愤。
这中间有个自觉和互相理解的问题。如果跳广场舞的人能够离居民区稍远点,如果伴舞音乐能够稍小点,自己能够听清楚就可以了,不至于穿墙透窗,那么附近居民也未必就会这么反对跳广场舞;如果附近居民能够多多理解下大家健身的需求,那么矛盾也未必就会这么激烈。对于我们的职能部门来说,如果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单位,或城管,或公安,或环保,去负责这种纠纷的解决,那么也不会围观矛盾做大。
但是事实上,可能在互相理解和部门管制协调方面,我们都出了问题。跳广场舞的人群越聚越多,伴舞音乐越放越响;附近居民越来越窝火;公安的说这事该城管负责,城管的说这事儿该环保负责,环保的又说这事该公安负责,到最后“高音炮”出来了,再不管要动刀子了,不管不行了,那么几个部门联合执法吧。一联合执法,广场舞噪音扰民问题消停了一段,没过几个星期,一切又外甥点灯笼——照旧了。
我们有相关的《噪音法》。广场舞噪音过大问题,其实并不缺少法律依据,我们缺少的只是各部门到底谁负责的一种明确说法,缺少的只是查处广场舞噪音扰民的具体执行办法。
多互相理解一点,城市管理者认真起来,职能部门也认真起来。当某些本来用于健身的“广场舞”逐渐成长为一种“城市病”,还是早吃药、早治疗才好。否则,“高音炮”可能就不仅仅出现在温州一地了。
前一篇:京津冀一体化不是房价一体化
后一篇:清明上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