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洋名字泛滥是另一种“土豪”

(2013-10-08 14:54:47)
标签:

杂谈

分类: 我的评论

近日,河南省政府发布第156号政府令,宣布《河南省地名管理办法》经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自20131015日起施行。这意味着,“一地多名、一名多写”的现象被叫停。《办法》还禁止使用外国人名和地名作地名。(《大河报》 108日)

从网络调查来看,河南省的这一做法,得到了九成网民的高票支持。

这是有原因的。像是地名、路名,还好一点,基本上没有把洋名字拿来用的。在这方面,偏好用洋名字的更多的还是一些新开发的楼盘。你叫“曼哈顿小区”,我就叫“希尔顿小区”,你叫“莱茵河畔人家”,我就叫“纽约广场”……搞到来中国旅游的老外,恍恍惚惚以为自己又回到了家乡。

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具体到一个城市,也有自己的特色地方历史,要起一个好一些的中文地标名字,并不是很难的事情。但是我们还是出现了那么多的洋名字。中气不足,就会用个洋名字来弥补。这和文化上的不自信,以及对洋文化的浅层崇拜,有很大关系。

想想你周边那些拥有洋名字的楼盘,有时候,这倒并不单纯是开发商自己的事情,因为他也在揣摩人的消费习惯,觉得起个洋名字更容易把消费者的真金白银往外掏。但其实,盖这楼盘的是中国人,设计这楼盘的很多也是中国人,最后卖这楼盘的也是中国人,最后住这楼盘的更是中国人,偏偏单就这个名字是个洋名字。换个站位想,如果有一天我们到了某国的某个城市,发现这个老外的城市,有七八成的楼盘,不是叫“长江小区”,就是叫“黄河小区”、 “大唐小区”、“翠花小区”、“论语小区”等等都是五花八门的很有中国文化语言特色的名字,即便是中国人,我们可能也会觉得怪怪的。你是觉得这个城市让你亲近,还是让你觉得他们在骨子里不自信,进而看不起他们?

在一个并非外资企业的公司,一个人放着好好的中文名字不叫,偏偏让人叫他“李吉姆”,如果他感觉被这样叫的感觉很好,那他就要有被人叫一次就腹诽一次的自觉。不过,那都是他个人的事儿。可是要放到一个楼盘名字,或者一个地名,一条路的名字,那就有了公众社会性,在这方面,我们还是需要慎重考虑。

因为在人们越来越住注重民族文化的今天,当一个城市的洋名字泛滥,那不是洋气,而是“洋土鳖”,或者是另一种“洋土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