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出雾霾”不只是舌尖上的快意
(2013-01-30 14:26:44)
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的评论 |
我们似乎还没遇到过这样持久的雾霾天气。
960万的国土面积,雾霾范围已经占到130万平方公里。有人说,还多亏这次大范围的持久雾霾天气发生在2012年12月21日玛雅预言之后;如果发生在之前那一个月,都会怀疑世界末日是不是真的来了?
为了应对恶劣的空气,北京紧急启动更严格的防控应急措施,主要在机动车、工业、燃煤、扬尘四个方面。既包括政府带头停驶30%的公车,加大对大货车遗撒、尾气超标等查处力度,也包括让百余家重点排污企业、规模较大的排污企业停产等。(《新京报》 1月30日)
面对这样的污染性气候,我们的动作终于开始不仅仅是停留在舌尖上的“快意恩仇”。 对于这次雾霾天气出现的原因,北京环保部门声称:“根本原因还是污染物排放量大,主要来源是机动车、燃煤、工业污染和扬尘。”这就决定了要“冲出重霾”,首先是我们必须客观面对,不再对这样的事情遮遮掩掩。想最开始提到PM2.5的时候,很多人还当做是一个“敏感词”来对待,但是现在好多城市已经开始加入检测PM2.5的行列。13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都被雾霾笼罩,也只有敢于面对这个现实,才能下大力气去解决雾霾。再了就是必须行动起来。解决雾霾,不是骂两句污染就能“拨云见日”;也不是一边说要治污,一边却开足马力加大污染企业的生产力度,就能把雾霾吹散;更不是一边期盼着路上的车少点,一边自己的私家车却一天也不少开,就能“立竿见影”。它是一个从国家和社会层面,到民间层面都得行动起来,才能根治的社会和生态问题。
难题中,也蕴藏着机遇。“伦敦毒雾”也曾举世闻名,1952年那持续5天、导致1.2万人丧生的污染事件,英国媒体更习惯称它为“杀人雾事件”。也就是在这次事件之后,英国痛定思痛,1956年,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案》出台,这部对全世界治理污染都产生深远影响的法案,第一次以立法形式,控制家庭和工厂排放的废气。英国也以此为契机,走上了现代意义上的空气污染治理之路。除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在制定法规方面,史上最严厉、最细致的《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也正在征求意见,有望年内出台。
而这,能否推动全国范围的地方性“空气治污”立法高潮的到来,我们也拭目以待。
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全国党代会报告第一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我们已经在为曾经的或正在进行的污染行为付出着代价,面对这次大范围、长时间的污染性雾霾天气,如果我们还没有深刻认识到污染行为的危害,那么下一次再出现类似天气,可能就不再仅仅是像现在这样简单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