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掉这场五年赌约的不只是北漂青年马啸
(2012-11-20 14:41:4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的评论 |
挺有社会感觉的一篇新闻。
马啸,28岁的山西北漂青年。本想凭借自己的本事在北京打拼出一片天地,圆了自己的主播梦;却不想北京并不是那么好混,在工作升迁中也遭受挫折。2011年7月,马啸没有实现他和家人关于五年内在北京解决户口,编制和房子的约定,选择回家参加法院系统考试。靠着他父亲在当地政法系统的关系,马啸成了那个“幸运”的人。(燕赵都市网
日子也便这么过。
而马啸以后的人生之路,似乎已经可以看得见。
我们不得不说马啸是挺有自己想法的一个青年。他当初没有听从在当地政法系统身居高位的父亲的安排,拒绝了一份体制内公务员的工作,执着地要去北漂,要去实现自己的主播梦,这并不是所有他那个年纪的青年都可以做到的事情。而也正因为如此,当马啸在北京感觉到伤痕累累、身心疲惫,不得不结束五年时间的北漂生活,重新回到父亲给他安排好的那条人生路的时候,他的故事才显得让人感叹不已。
真正打败马啸的是社会,而并不是他自己。已经在体制内厮混了几十年的马啸父亲,知道一个公务员编制对一个人的一辈子意味着什么。社会关系,工资福利,养老保险,还有各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在这种现实面前,马啸父亲比马啸更明白“神马理想都是浮云”。而当初父子俩的五年之约,现在看来,马啸父亲也是自信满满,他坚信他能够赢得和儿子的这场赌约。给予他强大自信的,正是一个过来人对社会现实的准确把握。
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在人生这本书上,也许行伍出身的父亲,比上过大学的马啸,成绩要优秀得多。与此对应的是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一年比一年火爆的热情。今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仅招2万余人,却有137万人报名。
但这似乎并不是社会进步之福。我们的社会要进步,要发展,需要多方面的人群。而当相当比例的青年把目光紧紧盯住成为一个体制内公务员的时候,当他宁可选择在机关内端茶倒水、看大门儿,也不愿意去做一些更能体现自己价值的事情的时候,我们的眼界,我们这个社会所能提供的青年上升渠道其实并不是特别宽阔的。我们自己给自己制造了一个脖套儿,然后用这个脖套儿约束自己以及限制社会。
这不是个人之力。身在体制内的马啸父亲也只是借了体制的力。
马啸父亲赢了。马啸输了。其实一起输的,还有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