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旁观“老外见义勇为”尴尬了谁
(2012-05-07 13:43:5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的评论 |
广东东莞发生了一起盗窃案,一名巴西籍男子出手阻止小偷却遭到盗窃集团的报复。在现场的“治安员”目睹小偷打人却无动于衷。5月5日,东莞警方抓获2名嫌犯。东莞市警方通过官方“平安东莞”微博回应说,媒体报道的拒绝施救“治安员”并非治安队员,而是两名东莞东城综合执法分局的协管员。(《都市快报》 5月7日)
我只能说文化和现实环境的不同,在见义勇为这一点上,老外还并没有被我们冷漠的、“明哲保身”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纠结所同化。
像是在中国的老外见义勇为的事情,媒体也不是第一次报道了。2011年10月13日,杭州西湖,有人落水。经过此地的一位乌拉圭女游客迅速脱去外衣跳入水中,把落水者救了上来。而这个救人的老外也被赞誉为“西湖女侠”。
无独有偶。当我们还在为“职业乞讨者”这种特殊现象纠结的时候,一条微博蔓延了整个网络。网友在微博中写道:“麦当劳门口,一个外国人买了两包薯条,分给乞讨的老奶奶一包,两人席地而坐,开心地吃着聊着。好温暖。”当记者去采访这个叫陆杰森的美国小伙儿的时候,他说:“他们是人,我们也是人,他们理应得到我们的尊重和关注。陪着吃顿饭,这没什么。”
给在中国“见义勇为”的老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一些国人在面对此类事情的时候的冷漠和懦弱。这个巴西男子在制止小偷偷窃被报复群殴的时候,不但是围观的数十名路人没有一个伸手帮忙的,就是旁边不远处的两名治安员也以“不是我们的管辖范围”为托词,拒绝“履行职责”。这个见义勇为的巴西老外很受伤,身体上的受伤还是小事儿,关键是心理上的伤痕估计再也无法弥补了。
一般群众也就算了,而和殴打现场近在咫尺的治安员也“冷漠袖手”,就不但是“冷漠”,更是一种“渎职”。事后,东莞市警方回应说拒绝施救“治安员”仅仅是两名“临时工”。“临时工”就成了万能的挡箭牌,把“临时工”的神符一祭出来,天下鬼神退避。
遇到这种事情,越是没人敢上前帮忙,类似于小偷就会越猖獗,不敢上前帮忙的人就会越来越多,最终形成一种心安理得的社会“潜规则”和社会“潜心理”。等哪一天在这种强大的社会“潜规则”和“潜心理”面前,这些在中国生活和工作的老外也被同化了,那才是我们真正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