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建五星酒店何以让公众纠结

(2012-02-02 16:20:20)
标签:

杂谈

分类: 我的评论

春节长假之后,一则关于“昆明理工大学建盖五星级酒店,校方称为不丢国人脸”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关注。公众在对此事热议之余,甚至创作出了“丢脸体”进行讽刺。一边儿是上星的酒店,一边是还比较寒酸的学生和教师宿舍。(新华网昆明2月2日电)

 

尤其是当校方解释说盖酒店是“由于需要接待来校访问、交流的外国政府要员、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一部分长期入住的外国留学生,人家来访问,自己搞得那么寒酸,难免丢中国人的脸”的时候,大家就都有了点儿要急眼的意思。

 

后来核实的只是四星级标准,而不是传说中的五星。但这少出来的一星,并不影响受众对这件事情的新闻和社会解读。这件事情真正让大众焦虑的地方在于,我们的大学到底该沿着一个什么样的方向前进?

 

大学学费比较贵,三本的学费一年都能达到一万五左右。但是与此同时,一些大学却在面临招不起生的尴尬。当初苹果4S上市的时候,专卖店前排队购买的情景都差不多赶上了春运;这就是一种市场,有的企业就能赚到“盆满钵溢”,有的企业就得关门倒闭。联想到“真维斯教学楼”这样的冠名,虽然我们没有明确提出大学的市场化,或者说大学就是一企业,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现在的大学确实有企业化运营的苗头以及个别的实例。你比如说昆明理工大学的上星酒店,除了满足学校内部的学术交流需要之外,还面向社会运营,委托了专门的管理公司进行日常管理,完全是一种市场化的操作手段。

 

和这种企业化倾向相对的是,很多人,至少是在民间,还希望保持大学的纯“象牙塔”本色,希望大学是一个国家思想的集散地、学术的永动机,脱离“铜臭”,宁可没有“大楼“,也要有“大师”。现实的变化和人们内心的期望,就形成了一种日积月累的矛盾之力;所以每当大学有一些类似新闻出来的时候,都会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议论,成了这种矛盾之力的一个宣泄口。

 

但是这种宣泄并不能解决大学发展走向的问题。每一件这样的大学新闻出来,宣泄之后带来的都是更浓厚的纠结。在这种纠结之下,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告诉我们中国的大学到底该何去何从。也许怎么找到“大楼”和“大师”的一个完美结合点才是最终的出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