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华农大楼冠名真维斯让社会纠结在何处?

(2011-09-18 15:21:51)
标签:

杂谈

分类: 我的评论

其实很纠结。

 

今年5月,清华大学第四教学楼被命名为“真维斯楼”,一度颇受争议。时隔几个月后,真维斯的名字再次出现在大学校园中,这次发生在广州。昨天,不少华南农业大学的学生发现,学校一栋大楼挂出了“真维斯学生活动中心”的牌子,引来学生热议。记者从该校网站发现,早在两年前,真维斯董事长就曾捐赠100万元,用于这一冠名。(《广州日报》 9月18日)

 

一方面,我们下意识地以为大学商业冠名会损害了大学的学术独立性,认为大学就应该像hold姐一样hold住自己清贫独立的神经,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好好弄学问,都戴着高度近视或者老花眼镜,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大学竟然敢收受捐赠,并且还大张旗鼓从事商业冠名,简直是有辱斯文,浑身上下都沾染了铜臭气。这样下去,你还怎么指望大学能够培养出足以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呢?

 

另一方面,未必会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就告诉了你大学商业冠名就一定是件什么毁天灭地的事情。像是田家炳、邵逸夫在大学里冠名早已经司空见惯,这中间也都带着或多或少的商业气息,他们就一定影响了中国的大学去争夺诺贝尔奖吗?

 

这都是个表象,就像神马都是浮云,类似这些商业冠名也根本决定不了大学的所谓什么学术独立性。钱学森先生曾经提过一个说法被社会广泛讨论,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大学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个提问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事实上,中国的大学培养不出足以称为大师的人才,这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原因,有个体的因素,有现实的原因,有历史的原因,也有整个环境的影响。我们就像一只只急于想冲出玻璃瓶的“苍蝇”,四处努力,又四处碰壁,碰到一个看着不顺眼的,就恨不得把所有的原因都推给它。而它,很多时候只是一只普通的蝴蝶罢了,远远不能与它的那只可以掀起一场风暴的蝴蝶前辈相比。

 

我们现在的看法和做法就是随意看到一只蝴蝶,都会以为它也具有“蝴蝶效应”里的那只蝴蝶前辈的能量。这是高看了它,也是低看了我们自己。事实上,在现代这样一个社会,任何一种完全拒绝商业因素进入的行为,都开始变得有点不现实。即使是相对要纯净许多的大学也不是道德洁癖的患者,又不是叫做“杜蕾丝学生活动中心”,对“真维斯”冠名学生活动中心,我们多少还是有点反应过激了。

 

大家真正着急的恐怕还是钱老的那一句提问:“为什么中国的大学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要是哪一天中国大学里的大师开始接连不断地出现,即使出现再多这样的商业冠名,我们或许也会一笑而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