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的评论 |
注册个“教育培训公司”,声称花钱培训就可获得世界名校文凭,还制作“山寨版”教育部学历认证中心网站自我认证,骗取信任。北京市警方近期破获一系列“山寨洋文凭”案,查实200多名企业高管“上钩”,被骗金额上千万元。(《北京晨报》 7月6日)
《围城》里方鸿渐最后在国外混无可混了,只好买个子虚乌有的“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学位回来骗骗老父亲和老丈人。
方鸿渐之后,还有无数个方鸿渐站起来。哥伦比亚国际学院,硕士五万,博士九万,只要你掏钱,文凭很容易就到手。而所谓的哥伦比亚国际学院却并不在教育部公布的大学名单之列,硕士文凭也好、博士文凭也好,都得不到教育部的承认,等同于方鸿渐的“克莱登”大学。而根据涉案者的透露,光在北京从事“山寨洋文凭”业务的公司就有100余家,全国算下来,靠这个养家糊口的也要有几万人上下。北京警方破获的这起案件大约也只是“山寨洋文凭”大军中的冰山一角而已。
已经是个完整的产业链。招生的、培训的、论文答辩的、颁发学位的、学历认证的,一条龙下来,弄过来一个“学生”,大家按比例各有提成可拿。
供需双方都旺盛。
唐骏就曾经深陷类似的“文凭门”,被好打假的方舟子一口咬住不放,不过最后也是不了了之。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山寨洋文凭”的主顾很多都是企业的高管,就是在北京破获的这起案件当中,涉及到的企业高管就有200多人,很多还都是副总以上的级别,其中也不缺少一些知名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
方鸿渐对文凭的看法是:“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自己没有文凭好像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对这些大企业高管来说,一个是很少有时间去读那些正儿八经的大学,一个是又急需要一张高学历文凭,最好是洋文凭来充充门面。他们不缺人民币,也不缺美元,于是“狼和狈就这样在一个很冷的笑话当中相遇了”,大家各取所需所需,一拍即合,拍完即散。相比国内的假文凭,“山寨洋文凭”的好处一个是光环更胜,另一个就是很少有人能够识别出真假来,除了方舟子那样专门留心这个的“专业人士”之外,别说哥伦毕业国际学院了,就是你叫“登莱克”大学,估计也很少有人愿意费劲儿去查查你这个文凭到底是正宗的,还是山寨的。
即使有人怀疑你这个洋文凭有问题,甚至一不小心被方舟子盯住,你也可以继续该喝水喝水,该喝咖啡喝咖啡,既不用担心被曝光之后睡不着觉,也不用恐惧像是德国防长那样因为抄袭个论文最后还落个辞职的下场。虽然你的同事、周边的人都怀疑你文凭造假了,但你的个人信用,还会纯洁得像白纸一张,不会为这件事付出任何代价。这是我们的国情问题,所以山寨洋文凭继续,“克莱登”大学继续,方鸿渐也继续。
只剩下一个造假文凭的犯罪嫌疑人在铁窗下蹲着,然后看铁窗外头的同行们继续赚大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