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飚:英国大学寝室保障私人空间

(2013-05-08 16:51:48)
标签:

杂谈

英国大学教育在20世纪初还是一种特权,常常以学生宿舍为单位,发展出独特的hall或者学院文化。20世纪90年代,大学承租或者建设了很多商品房式的学生公寓,基本上保障独立私人空间。有过混住的宿舍但是一般不超过三个人。

 

曾飚:英国大学寝室保障私人空间
英国大学的住宿环境
  最近我到国内大学访问,展示了一张英国大学的宿舍照片,一人一个房间,引起学生一片惊叹,我赶紧解释,这些宿舍看起来漂亮,但是很小,十平米左右。

  即使如此,国内学生还是羡慕不已。这让我想起自己在国内读书时候,六个人一个寝室,睡上下铺的生活,形成了非常独特的宿舍文化。集体宿舍生活会造成诸多不便,在今天的环境还要加上一句:感谢当年不杀之恩。

  上个月复旦大学疑似投毒案件,在微博上已经进行了一场模拟的侦查与审批。社交媒体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日益突出,然而对传统媒体仍有好感的笔者,对于爆炸式效应的传播内容,总是保持相对谨慎态度。

  在新旧媒体格局未定的今天,寝室谋杀如何解读?这比侦破谋杀本身更加耐人寻味。2004年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首次让国内大学寝室这个特定空间生态,成为社交媒体上成为话题类型,你可以找到各种类型的段子和图片。

  最近在网络上再次掀起波澜的朱令事件,发生在1994年,二十年过去了,就在上个月底重新被提起。尤其是新华网的评论和美国白宫的请愿,使得朱令与其同寝室同学的关系再次被讨论。除了目前激烈的孙家政治背景的焦点之外,朱令事件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解读,就是放到中国大学寝室文化的序列中去观察。最简单的问题就是,假如当年朱令和她的同学们都是独立地一人一间寝室,朱令今天是否会是另外一种生活?

  英国大学教育在20世纪初还是一种特权,他们稍微古老一些大学,常常以学生宿舍为单位,发展出独特的hall或者学院文化。20世纪90年代,大学承租或者建设了很多商品房式的学生公寓,基本上保障独立私人空间。在英国大学上个世纪中期前,有过混住的宿舍,但是一般混住人数不会超过三个人。

  多人在在一个狭小空间里长期相处,产生的心理问题,比如抑郁、焦虑和社交紧张,是不容忽视的。多人同处一室,在中国也许是校园文化一部分,特别是大学,保留了很多青春记忆。然而,时代变迁,当初大学生及其相应有限的群居寝室总数不多。如今大学生与校园规模急剧增加,已经校园生态和个人生活空间之间产生了越来越激烈的冲突。

  环境心理学,或者说,生态心理学,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强调个人内心环境与外部生态关系。在这个潮流推动下,生态设计与社区心理学亟需被引入到今天的大学校园中来。
  笔者离开北大多年,最近两次访问都是在过去三四年。进入校园内,稍微抬头,觉得燕园天际线已经没有了过去的开阔,被各种新建筑切割的非常碎。这让笔者不禁想到未来中国大学校园社区会不会富士康化。

  2010年,富士康的系列自杀事件,俗称十四跳,在海外被不了解国内情况媒体,归入血汗工厂的新闻题材。实际上,与西方国家在海外其它代工企业,比如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国等,富士康是一个相对正常的企业。在制造业同行比较,还是工人满意度来说,富士康的工资待遇是不错的。斥之为血汗工厂,有失公正。然而,接连不断的自杀事件,富士康厂内超大规模的社区,缺乏了人的空间,在这点上是忽略了人内心对环境需求。

  投毒、谋杀是中国大学寝室生活最为阴暗的例子。然而轻易地归咎于学生道德感薄弱,进而哀叹世风日下,不是问题解决办法,随着校园人口日益庞大,个人生活空间得不到改善,朱令、马加爵、黄洋的悲剧只会越来越多。

  个人空间改善,这必将涉及到中国房地产中最隐秘的领域:校园房地产。这是除了婚房房和墓地之外,第三种硬邦邦的刚需。中国教育,不应该再停留在生与死的道德考量上,而是活着的人,要学会从经济、心理上思考未来的大学是应该怎么样,富士康化绝对不是方向。


揭秘私人飞机:哪些人买得起?
哪一种病的致命性会超过艾滋病?
失宠的苹果:创新乏力 人才流失

13岁少女嫉恨同学比自己漂亮将其杀害
十万人在白宫网站签名要求驱逐朱令案嫌
泰女总理私房照曝光 网友称现实版白富
央企薪酬怪相:央企负责人“真实”工资
十九年难以愈合的中国伤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