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记 [2007年11月16日]

(2007-11-16 14:32:48)
标签:

文学/原创

 

                        谁是王朔

 

最近有一个非常年轻的女同志(准九零后),不知道哪根神经错乱了一下,也想读书(真的阅读啊)了。她问我:这几天有什么好推荐?

我回答她:王朔的《致女儿书》。

她回答我:王朔是谁?

我回答她:连王朔都不知道还聊什么读书啊。王朔的曝光率也算够高的了,网上不都是王朔的事儿么。

她思索了一下,回答我:哦,就是那个老在娱乐圈儿里裹乱的王朔呀——他也出书了?

我还真是震撼了一下。一个非常年轻的女同志用王朔的语言概括了王朔,其结果是:她已经不知道王朔是一个作家了。王朔在她眼中,就是一个娱乐人物,一个宋祖德。

我想说的不是英雄迟暮。王朔既非英雄,比他更加迟暮的也大有人在。有些人一辈子都在假装英雄,有些人生下来就已经迟暮,比起他们,王朔还算把人生规划得不错的那种人了。

让人感兴趣的是,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的读者(观众、网民)眼中,王朔(近二十年文化界无法避开的人物),是什么样的?或云王朔是谁,谁是王朔。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总像电池的正负两极。在八十年代,王朔刚刚出道的时候,有人视他为痞子,有人奉他做英雄。在九十年代,王朔席卷文坛、影视圈的时候,有人断定他是市民,有人追捧他为精英。在新世纪,王朔的《我的千岁寒》重出江湖的时候,有人觉得他疯了,有人觉得他得道了。

据说完美的女人就是相反两极(天使和魔鬼,脸蛋和身材)的糅合物(打倒男权中心主义!)。以此标准,王朔这男的也算当得够本了。

王朔是一个如此敏感、如此具有标志性的人物,以至于对王朔做出判断,几乎就是对某一阶段中国文化与社会表明立场。王朔也是一个如此机敏、如此形象鲜明的人物,他的每一次发言(通过小说、电影或纯粹的言论),也总能以独特的角度切中命脉。在过往的二十年,虽然王朔的嘴巴总在骂人,耳朵总在听人骂,但整个文化界都在听他发言、盼望着他发言。

这样一个以没文化纵横文化界的王朔、以鄙视精英获得精英赞赏的王朔,何以成为了一个新新人类眼中的“在娱乐圈里裹乱”的王朔?

从王朔的角色变化里,我们终于看到了无可逆转的变化。一个崇尚思考的时代已经过去,一个热衷消费的时代大幕拉开。二十年前,王朔对文化界的许多人都是嗤之以鼻,极尽挖苦讽刺之能事的,但他恰恰应该感谢那时候的文化界。那时候起码还有人在听你“说”,越有人骂你,越证明你说得好。现在不一样了,观众不是那拨儿人了,他们只想看你“秀”。

王朔依然可以万众瞩目,因为他还有大批拥趸。热爱他小说的那些年纪的人,相对来说总是恋旧的。他骂八零后,骂郭敬明,揭露谁谁谁是谁谁谁的私生子,所到之处还是那么热闹。可他发言的方式也已经不是在说,而是在秀了。

也许他对“说”和“秀”的区别,看得比谁都明白。他不是正在“悟”么?有能力“悟”的人都是通达的。他就是要恶狠狠地作秀。文化的王朔就这样变成了娱乐的王朔。

也许他在人人看秀的年代,仍然想说点什么。他不对外人说了,改对自己的女儿说。因为这个原因,在王朔这两年的写作中,我最看重《致女儿书》。

哪怕内容是空洞的呢,从十几年前过来的人,还可以重温王朔讲事儿的腔调。

哪怕他所说的已经对新一代读者失去意义了呢,那就算又秀了一把得了。

哪怕仅仅是落落寂寞的呓语呢,没有王朔的文化界是否会更寂寞?

时至今日,曾经离经叛道、意气风发的王朔终于有了悲凉的味道。就算这人已经老了吧。承认了这个事实之后,曾经无条件无限制热爱过王朔小说的我们这代人,和王朔有着相似少年经历的我们这搓人,也恍惚以为自己提前老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