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0年09月18日的日记

(2010-09-18 05:42:06)
标签:

杂谈

分类: 技术

绿野的话对我启发很大,依稀找到一条松髋的路子。

他说,如果能让球杆消失在身体里,屈髋就会容易了!

 

好在前段时间做了一些轻杆练习,不说球杆完全消失吧,至少它已经变轻了很多。

于是想着杆面即手指,一甩胳膊把地上这个球扇出去,屈髋展髋的动作就完成了;就像小时候摔纸片,根本没感觉过髋的存在。

本来就是,以前踢足球、打篮球、打乒乓球、摔纸片的时候,其实都包含无意识的屈髋和肢体鞭打动作,那可完全是由任务意识驱动,一抬胳膊(腿)就做完了,一气呵成,哪有觉得关髋部什么事儿啊?

 

那为什么高尔夫就屈不好髋呢?以至于还要专门拎出来说?

可能跟球杆有关系

 

我们在踢球、摔纸片的时候,手、腿,从来就不是负担;它们很容易与身体达到平衡状态,可以很轻松地驱动之、加速之并和身体同步运转——因为我们用了这么多年,早就习惯了;不像刚学会走路的小孩,甩胳膊动腿还挺不适应的,一不小心就会摔倒。

打高尔夫的时候,手里多了一个球杆,怪模怪样,很不好控制,不仅有点重,而且力臂较长,很难让人忽略它的存在。绿野说,很多人驱动球杆的方式就是一个简单的1 1,即身体重量加上球杆重量。我理解,这样以来球杆就成为身体额外的负担,上下杆的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地“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继而影响我们击球的信心,甚至产生恐惧……所以大家才不约而同地想到,可能最佳的击球方式是拿球杆比照着那个球去击打,开始怎么喵准的后面就怎么下手,为此又要办法稳住身体,并发展出对姿势的各种限制和要求……

最后我们一直沿着那条路子埋头练习,可能都忘记了,也不敢想,从前打乒乓球、羽毛球的时候,是不管站姿,没有瞄准的,一挥手就出去,指哪儿打哪儿!

 

好在还是有人敢想的,很了不起,琢磨如何让挥杆像挥拍一样简单。

首先要做的就是让球杆在手里变得很轻。轻杆不是要改变球杆质量,而是让球杆与身体达到平衡,感觉上就会变轻。最后达到所谓的人杆一体,杆成为手臂的延长的地步;还有让球杆重量消失在身体里……等种种说法。

而当球杆完全消失的时候,挥杆就像挥胳膊,击球成为完全由任务意识驱动的身体动作,和摔纸片、打水漂没什么区别,谁会在打水漂时考虑松髋的问题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