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布IPO计划后,茵曼创始人首谈“名利观”

标签:
股票 |
口述:方建华
整理:王骏
来源:《卖家》杂志
——2011年某网商会议,白衬衫、黑框眼镜的男子递出名片“方建华,茵曼,棉麻艺术家”。亚麻色的纸质名片背后粘着一层同色系的麻布。
——2012年双11,临近结束,眼看only等传统女装品牌抢进排名前三,他将店铺顶通放上韩都衣舍的店铺连接,并打电话给赵迎光:“互联网品牌要守住女装前三阵营。”
——2013年双11,茵曼夺得天猫女装类目第一,他在对员工讲话中说,打造汇美(茵曼公司名)服饰集团。这一年,茵曼并购了初语,收购了秋売,还谋划着推出其他几个细分品牌。
——2014年开年,获得IDG阿里连投的首轮融资后,品牌估值近1亿美金,随后他频频出镜露脸,业内人士揣测,茵曼要有动作了。
——2015年春,接受上市服装公司搜于特3.24亿元投资,并计划独立上市,一时间哗然。
以互联网品牌为傲的方建华为何会接受传统品牌的投资?临近上市为何会再次融资?真的如业界所说作秀钱都花完了,库存堆积如山,借机兜售出手?
计划IPO了,我心态很好。你说我上市是为了名和利吗?
阿里巴巴上市后,马总大手笔投资、收购,他缺名、缺利吗?
名利面前,我只做我自己,做我喜欢做的事情。
为什么上市?就是为了以后有更好的发展。上市是一个新的起点,品牌知名度提升,有新的融资渠道,资金雄厚筹码多了,可以做更多的战略布局。
我是服装厂出身,算不上设计师,但也算个裁缝,做服装的。茵曼不是第一代淘品牌,也不是第一批入驻天猫的,但赶上了互联网品牌发展的时机。我很自豪互联网品牌能够改变一个历史,原来大家都认为互联网品牌是杂牌,就是低价便宜货。但我说不,所以后来做了“生活在左”,定位高端的女装品牌。大家认为互联网品牌比不上传统品牌,但我说不,上市给你看。
“茵曼独立上市也可以,但上市前多点资金和筹码在手总是好事。”
去年见了20多家投资方,有的主动找我很多次,还给我估值20亿,最后选择了搜于特。我挑投资方,先看人,再看战略需求。投资人的钱都是锦上添花的,很少会雪中送炭,企业投资不一样。去年春天,搜于特老总马鸿就找到我,说要投5%,当时我不考虑线下品牌。2011年O2O很火的时候,我就开过线下店,但是没做好,时机未成熟。当时我就提出不是O2O,而是O&O,线上和线下是一体的。现在选择,是因为环境变了,这个趋势说不定到了。搜于特在线下有2000多家门店,单店超过千平方米的有过百家,虽然他们的定位和茵曼、初语不一样,但和秋売、PASS是同一个目标人群,未来不排除线下合作的可能。但我不会马上做线下,最快也要有2~3年的时间,还是要看大环境变化。
我还是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掌控权在我手里。
我接受了投资,也没有太大变化,3.24亿元换25%的股份,而且条款中也没有任何对赌,对上市时间也没有提出要求。所以,整体上还是可行的。
今年我还会有很多动作,拿了那么多资金,又不缺现金流,怎么花?之前的投资都用在多品牌布局,今年还会继续,但不仅仅局限于品牌的收购并购。虽然几家互联网品牌女装模式都是多品牌,但还是有区别。我要做价值型电商,价值是核心竞争力,别人模仿不了。这个价值体现在我的多品牌是一个时尚生态圈,产品围绕以人为中心7米以内生活所需的各类用品。除服装服饰外,还有家居用品。现在旗下有11个品牌,已经有男女装、鞋子、箱包和围巾,下一步就是家具。此外,我投资的对象不止是品牌,还会有人,好的设计师。
汇美不应该是一个服饰集团,而是一个时尚集团,可能有人会说我不务正业,做那么多,会成为下一个凡客。但我崇尚西方人的态度,第一步不是去怀疑,而是去相信。这和用人也是一个道理,只要认定一个人,就放手让他去做;就好比,茵曼就是棉麻,这个品牌的创始人的眼光就是这样,哪怕外界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