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学:遵天理,享人欲——善恶论
(2019-03-25 09:32:52)
标签:
天地良心存天理灭人欲焚书坑儒生死事大 |
分类: 说事拉理教育 |
中国人都知道有个老天爷,我们儒家的道理叫天地良心,也叫天理。天理还有别的解释,但不必去管,只需知道天理就是至高道理即可。
人欲很好解释,望文生义即可,谷欠既是,山谷多少可以填满?此处"人欲"是指超出人的基本需求欲望,如饱食美食是天理,山珍海味是人欲;妻子是大河湖泊,只取一瓢饮是天理,三妻四妾是人欲;以及种种私欲、淫欲、贪欲等,这些欲望是要革除的!
其实,理学认为人的基本需求欲望,即人们通常所理解的"人欲"即是"天理"--此处人欲即天理。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人的欲望要有一个度!
王阳明圣人向他的弟子提出过"存天理,去人欲"。其实,圣人们的思想都是同源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只是王阳明是以"致良知"来实现的。
天理和人欲之间,两者是什么关系呢?后世的不理解,对“存天理,灭人欲”,在现代社会几乎引起共愤,没少挨批。
天理与人欲的关系,既不是对立的,也不是统一的,那应是什么样的?天理与人欲,应该是辩证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是:遵天理,享人欲。
若符合天理,人可享其欲,若违背天理,人须克其欲。
天理究竟是什么?天理是一项原则,极为简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人会问,怎么知道这是天理?是老天爷告诉的?天理如下:
第一,任何人离开别人是活不了的,不信?新生儿若是几天没人管,准饿死。人类不像爬行动物,从蛋里出来就会吃会跑,个体全能,婴幼儿需要别人的照顾,需要向别人学习语言行动技能,否则无法长大成人。而且人长大之后,衣食住行需要向别人交流,思想感情也需要和别人交流,人作为社会动物,在心理上也离不开人类群体,除非出现各种异常。
第二,如果人离不开人,那人与人是和平相处好呢,还是自相残杀好呢?当然是和平相处好。
第三,存在即是合理?人类还存在,这是合乎天理的,外来猔教愚昧也存在合理吗?没有对比,就没有清醒。但天理应是和平共处。这样,得到的结论是:凡是利于和平共处即合天理,凡不利于和平共处即不合天理。
自古有多少人苦苦参悟天理,参悟固然离不开独省,但独省是心灵历程,用得着离家出走、抛却红尘吗?还美其名曰超凡脱俗,纯粹是打着寻找天理的旗号自绝于人民。没有人民你能有思想吗?狼孩熊孩懂得什么叫抛却红尘?还妄谈什么寻找天理,不知道天理就在人间吗?
说完天理,再说人欲。
欲望这东西,是生命所本有的能动性。人的欲望是最复杂的,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从积极的意义上说,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是人类不断满足自身欲望而带来的直接结果。山中的石头什么欲望也没有,放那儿一万年也毫无发展。
从消极方面讲,欲望是很难控制的,一旦控制不好就如洪水暴发,破坏力惊人。私欲失去底限,就会变成贪婪、疯狂、残暴,人类社会将陷入危机。
欲望是生命本有的,想消灭欲望必须先消灭生命。既然生命中的欲望无法消灭,那么如何管理欲望就是门学问了,简而言之,宜“导”不宜“堵”。
上古大洪水,鲧是怎么死的吗?他在治洪的时候采取了堵截的方法,终致治水失败受刑而死。大禹治水为什么会成功?正是采取了疏导的方法。若人欲泛滥如洪水,治欲应如治水。
用什么来治人欲?要用天理。可是老天爷不说话怎么办?外国人想出一个法子,给老天爷找个代言人,如以他们的祖宗作为代言人,如真主、基督、梵天、佛陀,人家说那是神明选定的代言人,替罪人传下圣言福音佛语之类的思想,忏悔认罪赎罪,然后到天堂西天去享福,对管理人欲与培养顺奴大有帮助。
我们中国一直也没明确的专业代言人,唯有敬畏天地道心良心而祭拜:昊天上帝,后土娘娘,弄的西方笑话我们中国人没综矫神信仰。其实我们中国人是信奉天道的天人合一,成为真经圣典永流传,比如易经,黄帝内经,德道经,论语等;代言人就是华夏神州的圣贤祖宗,就是伏羲,黄帝,老庄、孔孟等圣人,天理应当就是人理,是为人处世的道理;人是天地三才,是万物之灵,是替天地行道的,最终气散回家,归到天界祖宗的老家。
人欲从低到高,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最基本的人欲是生存欲,人都有活下去的欲望。
第二层人欲是幸福欲,人不但要活,还要活的好,活的美,要享受财富、权力、精神所带来的种种快乐。
第三层人欲是自豪欲。自己活的好还不够,还想叫别人知道,希望获得别人的认可、尊敬乃至羡慕、崇拜。
人欲也是本有,不用别人教,天生就会。已知天理是仁恕,代入人欲之中,可得为人处世的原则应是如此:
人可享生存,但不能影响到别人的生存。
人可享幸福,但不能影响到别人的幸福。
人可享自豪,但不能影响到别人的自尊。
凡影响到了别人的生存、幸福、自尊,都不利于天下太平。以杀害去剥夺别人的生命,以贪暴去剥夺别人的幸福,以炫耀去剥夺别人的自尊,都是有违天理的。我们的先辈以己度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普世原则,倡导温良恭俭让,主张忠恕谦和忍,不就是为了照顾别人的感受吗?仁义礼智信也好,道德法律也罢,不都是为了促使人们和平共处吗?
孔子在五十岁后悟出了人生真谛:无违仁恕,最终随心所欲,不逾矩。
《道德经》五千四百余字,中心思想就一句话:为德成道,天地自正。
儒道先贤早已说的很明白,只要合规矩、合天道,人欲就是自由的。用我们的话说,就是“遵天理,享人欲”。
如果你愿与人和平共处,而别人不愿意,那么你终究还是了占天理的,即便是打起来,你也是正义的一方。他们叫违法犯罪,而你叫正当防卫,不就是这么个理儿吗?
有人说,天理就是公平,这话对吗?那可不一定!
世上不存在绝对的公平,公平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青草愿与牛羊共和,牛羊把青草吃下肚,牛羊愿与人类共和,人类把牛羊放进锅,这算公平吗?就算同是人类,也没有绝对公平,父母让儿女去干活儿,是天经地义与锻炼成长;现代儿女啃老,寄生于父母,则有背伦常,必招天谴。
天理不是绝对公平。人间大义,天下大势,从来都是优势者优先。何为优势者?长者、尊者、强者、能者,皆占大义,居大势,是为优势者。优势者要格外珍惜自己的优先权,应先怀仁义之心,以和平共处为念,才能长久保持优势。
若是人欲膨胀过度,则为天理所不容。秦朝以始皇帝之尊,吞六国之强,一统天下,废除封建,开始郡县制,试图长生不老,焚书坑术,意图消灭六国史书关于秦国军功暴政等,但为何不长久万世?一是吞并六国杀戮太重,再是没有及早让贤德的嫡长子扶苏立位。三十七年的执政,不知风水三十年河东?而二世胡亥又胡作非为,佞臣赵高忽悠的变本加厉,以为自己是强者,恣意破坏大好局面,必会遭到社会自然的残酷报复。
然而优势者施仁亦应有度,过度的仁爱也会坏了规矩。比如父母关怀子女本是好的,父母榜样又不力,不教导孩子,只一味宠爱,乃至终生甘做孩奴,这又岂是天理?胡亥就是一个例子。
严慈相济,阴阳合和,天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