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阅读汪曾祺

(2007-11-13 16:06:16)
标签:

平民作家

坏书

北京大学中文系

汪曾祺

分类: 文论

阅读是最好的纪念——汪曾祺先生去世十年

龙冬

   

汪曾祺同他的写作老师沈从文一样,在理解的层面,都是寂寞的、孤独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沈老不在了,汪先生还在。我问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两位毕业生,他们说:沈从文这个名字好像见过,全然不知汪曾祺。但是,这情形也并不为怪,只是这些所谓的读书人太不关心阅读罢了。

 

当代捷克,有位同汪曾祺相似的伟大作家,赫拉巴尔,也在1997年去世,比汪先生多活六岁,生于1914年。他有一部代表作翻译过来,名字叫《过于喧嚣的孤独》。这让我联系到我们今天这场纪念活动。门窗外是过于喧嚣的世界,我们被远远地甩开。我们置身边缘,感受到孤独。可这样的孤寂,又难道不是一种享用?同汪曾祺比,赫拉巴尔的幸福,正是他所在的那个民族普遍热衷于阅读好书。

 

个人因写作,曾经查览青海史志。有一句话概括地方:“唯尚佛事,人不读书。”我难以想象没知识没文化的信仰,究竟是一种什么信仰。中国人有史以来,读点书,还是在于做官混事。子路好歹问过:“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孔子回答:“是故恶夫佞者。”现在,许多做成官的人、混上事情的人、忙东忙西的人,也多不读书。这现象,不配说退步,只能说是进步。进步到一个没有文化的“繁荣世界”。都知道,出版业这些年倒霉得很。其实,我们什么资源都够丰厚,唯独缺乏的就是——读者资源。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是食客没有饥饿感。叔本华写过一段文字:不读坏书,读经典也要有所节制。他要人关注生活本身。我们今日除了活着,物欲,没别的了。叔本华若知道,就不会这么写。所以,我们对某位作家的纪念,起码是阅读好书的一次号召。

 

只有阅读,认识到作家作品,方可避免对作家作品的理解偏差。

 

汪曾祺是民族的。他作品的语言都是中国话。学习民间,阅读经典,并且字句讲究。

 

汪曾祺是继承传统的。他的历史文化学养,同样来自博杂深入的阅读。

 

汪曾祺是世界的。他对外国现代作家作品有选择地用心学习,比如普鲁斯特、波德莱尔、阿索林、契诃夫、海明威,等等。

 

汪曾祺是时代的。他对自己经历的时代,每一阶段都有关注。每个阶段,不一定发表出来,都有写作。或小说、散文,或诗歌、戏剧,或书信、字画。他说过:“写作,是我生命全部。”

 

汪曾祺是抒情的现实主义。有花花草草、风俗饮馔,更有忧愤同抗争。记得1992年冬天到他蒲黄榆的家,已经黄昏,正遇上停电,我们就在暗中谈他的小说《天鹅之死》。汪先生一支接一支掏出香烟递给我。他不怎么说话,手在颤抖,按捺着情绪,眼里的泪水始终没有落下。不错,他有追求和谐、自由的传统文人情趣,但他的灵魂始终未能得到安宁,得到释放。

 

汪曾祺对祖国和家乡怀抱温情。他是我们这一时代优秀的平民作家,发射到历史空中去,就是一颗闪亮的星星。

 

我有幸成为汪先生最后十年的忘年交之一。我想,他的接纳,还是在于我的年轻,喜爱阅读,并且多少地理解到他作品背后深切的悲悯同人类美好生活向往。我们之间,眼睛话语,都没有躲躲闪闪。我们之间,清清楚楚,坦坦荡荡。我们之间,非常亲切。

 

个人一直在喧嚣里,不能免俗。套用古人的话:吾时月不见汪曾祺,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十年不见汪先生,令人窒息。对我来说,纪念汪曾祺,不是某一个日子,不是十年、二十年、百年,而是温书和回忆。也有过几回梦的探望,惆怅,庄严。

最后,让我用沈从文《长河》中夭夭的一句话作为结束:

 

“好看的应该长远存在”。

 

 

2007年

 

阅读汪曾祺

阅读汪曾祺

  

阅读汪曾祺

 

阅读汪曾祺

 

阅读汪曾祺

 

阅读汪曾祺

 

阅读汪曾祺

 

阅读汪曾祺

 

阅读汪曾祺

 

阅读汪曾祺

 

阅读汪曾祺

 

阅读汪曾祺

 

阅读汪曾祺

 

阅读汪曾祺

 

阅读汪曾祺

 

阅读汪曾祺

 

阅读汪曾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想起顾准
后一篇:再想顾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