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尧舜史迹考》38

(2023-11-06 11:08:15)
标签:

历史

 

 

“妫汭”地名考

 

史载:“舜饬下二女于妫汭”,于是,后世的史地学者对于“妫汭”便纷纷发言,进行地名“记载”、“解释”、“考证”。但正确的、准确的说法却实在难见:

有的,将“妫”与“汭”解释为不同流向的泉水名。如《商书地说》云:“河东郡首山东,山中有二泉下,南流者妫水,北流者汭水,二水异泉合流,出谷口西注何水,此曰(此处脱一‘妫’字)汭也。”此后,《括地志》、《山西通志》、引录《尚书地说》都错;

更多的地方志书,都解释为泉水。如民国十八年编撰的《翼城县志》说:“历山在邑东南一百四十里,山界翼、垣、沁三县,世传大舜耕处,又名舜王坪。……东有沩汭泉,属沁水”。

这些解释之所以错误,是不知这“妫汭”地名,乃为专门记述尧舜史事中娥皇、女英所居之地,而命称的专用地名。记载它的最早古籍是《山海经》一书。

我们先来说这个“妫”字,就是个专用字,只指舜妻娥皇、女英居住地旁边的水流。这个字的创造至少有两个方面是违背了中文示意与形声常规的:

其一,在示意方面,造字言水而未按常规用“水”为偏旁,而是用了“女”字为示意的偏旁,这就是此字之造的重点是强

——————————

《史记·五帝本纪》。

调“两女子居”,而非强调“水”;

其二,是强调“女”子的作为,而加“为”字以称水名,这亦打破了常规,含有了姓氏的成份。所以,《说文》解妫云:“虞舜凥妫汭,因以为氏”,这就是中国的“妫”姓之始;

其三,“妫”字若按中文形声规律,当以妫字的主体“为”读音为wèi 未才是,但是,它却是依“归”音读u。这是为什么呢?在中国的古老文化习俗中,男子结婚曰“分”,因为结了婚就必须分室而居;女子出嫁称“归”,因为女子注定了不在娘家过一生,长大成人了,就要出嫁,嫁到夫家操持一家的家务,生儿育女,相夫教子,这才是归宿。例如:孔子评价五帝的“大同”时代曰:“男有分,女有归”

所以,这个指以水名的“妫”字,只指尧、舜故都潘城中潘泉流出来的唯一一条水流,而绝不用以别的任何一条水流。

现说“汭”字,从字形结构的表面意义上讲,它显示的就是“流水之内”这也正是《山海经》所说的“水周之”之意。因此,郑玄说:“汭之言内也,《尚书》妫汭谓汭”“水之隈曲为汭。《左传》称淮水之曲曰淮汭,汉水之曲曰夏汭,滑水之曲曰滑汭”

综上所考,妫汭,专指唐尧、虞舜之都城西南潘泉流出的水经潘城西北拐湾处娥皇、女英的居住地。对此记载最为准确的有两条:一条是《世本》所记:“舜居妫汭。妫墟在(潘)城——————————

《山海经·海外西经》。

《礼记·礼运》引。

《说文解字注》引。

《康熙字典·水部·汭》。

西北,舜之居。”另一条是《山海经·海外西经》所载:“女子国在巫咸北,两女子居,水周之。一曰居一门中。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

我在《黄帝与中华文明》一书中,对于《山海经》的此载进行过较为详细的考证。此处所记载的“巫咸”是依以“巫咸”为首的十巫上下灵山采药之前记,而代指涿鹿与北京之间的灵山;《山海经》所记载的穷山,即黄帝都城北面二十里的桥山;“女子国”并非指“国家”,此处之“国”完全是一小块地域的含义,就是“两女子居,水周之”的妫汭。

《世本》的记载,特别是《山海经·海内西经》的记载,完全、彻底地否定了历山、妫汭、唐尧、虞舜都城在山西蒲州、翼城、垣曲、沁水,在山东鄄城等所有附会性“记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