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曲辰《解易诸谜》第五十:

(2023-10-21 20:14:28)
标签:

历史

 

如何使《易》经研究为民族复兴服务?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易》经?在《易》经研究“热”中,是不是人们对这个最平常不过的问题都明白?我觉得,这也还是个问题。据我所知,有相当多的一些人,只是出于好奇而学,进而进行钻研的,其行为本身并无一定的目的性。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有人看了《周易》或与之相关的一些书籍之后,一谈起《易》经就神天鬼地、云三雾四、言其奇妙高深莫测,实际则根本不着一点边际;我还见到过一位自称是某某《周易》研究会的会员,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就大谈卜筮,说他能测出哪一个国家的政局会出现如何如何的动态,原因是如何如何,听的人都感到哭笑不得;还看到一些个“学术研究论文”,则是将六十四幅图案性卦画变成各种几何形状,其论也就成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数学游戏……凡此,恐怕其研究目的就不是很清楚,也很难说对《易》经有什么真正的理解。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易》经?我们绝不是为了好奇,不是无事可做,我们在如何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可做的事真是太多了!我们对《易》经的研究,当然不是为了占卜,搞现代迷信。我们之所以研究《易》经,因为它是祖国文化遗产中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数千年乃至上万年思想智慧的结晶,而欲将它所蕴涵的科学道理研究明白,阐发出来,转变为我们民族的精神智慧,为中华民族的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我+们的民族复兴服务。然而,现在的情况距这种需要相差甚远。甚至,我们在某些方面还不如国外的一些学者。之所以如此,除了研究目的不够明确之外,还存在着思想不够解放,研究方法陈旧,研究手段单一等许多须要解决的问题。

比如,有很多学者研究《易》经,还仅仅限于对《周易》的《经》、《传》文字作单纯性考证、训诂方面,这是中国人在研究《易》经上已经走了至少两千多年的老路子。在这方面的著作已多如牛毛,抱此旧法进行研究,能有多大的发现?这是应当考虑的。我是读了不少这方面的新著的,很多这一类型的新著,连今本《周易》文字中明显的错误都不能够提出来,更不能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为什么呢?《易》经是以图案画为主,以文字注解为辅,图文结合的古代典籍,其所有文字部分,都是对八经卦与六十四别卦图案画、通过“象术”原则所象事物、以及一个个不同事物之象和事物变化所喻涵的哲学道理而注、而解、而阐发的。不研究《易》经的“象术”,不明白不同事物及事物变化所要表达的哲理,又何能知其文字中的对与错呢?

当然,也有些学者是从“象术”上进行了研究的,但却似乎不明白“象术”原则,不明白“象术”在《易》经中的运用只是一种独特的手段,而不是作《易》的原本目的,其目的是通过“象术”这一种独特的“桥”和“船”,来承载哲理以达到传播和传承于后世这样的一个“彼岸”的。所以,此类研究又重蹈了汉代象数研究的覆辙,由此而大谈卦外之象,爻外之象,乃至卦变等等。其实,在汉代以后的历史上,已经有很多名家对汉代人们的这种错误作法进行了批评,指出了“卦、爻之外无别象”的问题。

《易》经的研究,虽然有其一定的难度,但以我的愚见,只要方法对头,肯下苦功,并尽可能走综合性研究的路子,就能够大有成就。这是因为,虽然两千多年以来,研究《易》经的著作多如牛毛,然由于绝大多数人惑于卜筮,惑于术数,乃至其不懂哲学等各种各样的原因,真正有大成就的并不多见,《易》道古典哲学思想理论体系中极其丰富的哲学理论,则是基本上没有阐发出来的。之所以如此者,同历史上的特定社会条件、学术研究风气、研究方法、研究者的知识广博程度等诸种因素有关。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今天各方面优越的研究条件,是历史上任何历史时期都难以与之相比的,我们现在的学者有着充分的理由,应该比古人做得更好。

要使《易》经研究出成果,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服务,虽然研究方法有多种多样,但有一条是必须强调、必须尽可能做到的,这就是突破历史上研究《易》经的老框框,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大胆革新,充分利用当今知识、信息,以及历史、考古、古文字、天文、哲学等各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性研究方法,将古老的《易》经道理阐发出来,并使其通俗化、现代化。如此,一个新的景象肯定会出现。对此,依照我个人的粗浅体会,至少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抓住根本同诸子之说比较

《易》经迄今为止,是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理论体系蕴涵最丰富的一部哲学专著,这就是它的根本。研究《易》经不抓住这个哲学根本,奢谈术数,以言卜筮,便会导致谬误。对于中国古典哲学感到生疏者,可以参阅《黄帝经》以加深理解。虽然,《黄帝经》在哲学理论上已没有《易》经蕴涵的完整,但是,它却是比《易》经通俗易懂的,而且每讲一个哲学理论观点,都是理论紧密联系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法律、伦理、道德等社会实际的,是迄今为止,比任何子书论理详确的一部哲学著作。在弄通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再分别将其与历史上的吕望、管仲、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孙武、墨子、荀况、韩非、惠施、申不害、田何、郑玄、王弼、孔颖达、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朱熹等人的哲学思想,进行尽可能广泛的比较性的研究。这种比较是十分重要的,它一方面可以加深对《易》道哲学的理解,更加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对比性的研究,就能够在中国古典哲学研究上,明白中国古典哲学的真正源流,明白其在历史传承过程中所发生的重大嬗变过程,就能避免那种误将老子当成甚么“道家创始人”的荒谬之说,避免硬把老子、庄子、董仲舒、朱熹等严重嬗变了的错误之说当作中国古典哲学主流的历史性错误。同时,也不会如某些学者受到达尔文的“进化论”片面认识的误导,错误地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千篇一律地越发展越先进,而根本不存在退化的主观唯心论,只要你一谈到《易》道哲学比朱熹的理论科学,他就会摇头…… 这就是说,要真正搞好对《易》经的研究,就要尽一切可能,不受或少受古今中外各种各样主观唯心主义认识的影响。真正做到一切结论、认识得出于实际研究之后,而不是在还未研究之前就戴上一种这样那样的框框。如此,研究的过程,事实上就变为一种有系统的中国古典哲学理论学习过程,是一个哲学理论清污除垢的净化过程。不把哲学理论搞正确而言《易》理,是谈不上什么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

(二)同西方各种哲学流派广泛进行比较

不论世界上的任何一种哲学,任何一种文化,其本质是优是劣,都不是靠主观地认为、以及自我吹嘘而确立起来、被人们承认的,而应当是在广泛的对比研究之中得到认识,在广泛的社会历史实践中得到承认的。我们研究《易》经,其最终的目的,应当是在继承中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广泛地吸收当今世界各种哲学流派之长,克服自己哲学理论之短,使其得到丰富、发展、完善、提高,形成一种最科学的哲学思想理论体系,由此而使中国古典哲学焕发青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我们国家建设、民族复兴中发挥作用。只有如此,才算得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上的理论创新。

《易》经中所蕴涵、所阐述的是天道、地道、人道、时变四维一絷的综合分析自然观,立体变动宇宙观,其探索与研究的就是客观自然规律。纵观古今中外,哲学的发展都是同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医药学、数学等科学研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无论是什么牌号的哲学理论,用它不能够解释天文现象、物理现象、生物现象,不能够以其为指导而研究人体科学,不能够应用其道理而防病治病,它就一定存在着某种不科学、不符合客观规律的谬误,而需要对其进行修正。唯其如此,不论古今中外,最著名的哲学家,他往往首先就是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物学家、或者医学家。凡是如此者,其理论谬误便少一些,不懂天文、地理、物理、生物、医药、数学等方面知识的所谓“哲学家”,其理论中的谬误成份就多,甚至是很荒唐的谬论。

正因为是如此,我们判定以《易》经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哲学是否为科学哲学,就应当将这种哲学理论同各种科学理论进行对比研究,首先是要同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牛顿、康德、达尔文、罗素、爱因斯坦、哈勃等人的理论进行比较。这是因为,所谓哲学,就是对一切客观自然规律进行研究之后而总结出来的一种高度集中、抽象性概括的思想体系,而不是几个孤立而不成系统的观点。不然,它就不能被称之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如果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用其律己则害己,依其教人则害人,将其奉为指导思想,用以指导我们的事业,就会给我们的事业造成难以弥补的重大损失。

《易》道既然是哲学,那么,我们对它的研究,也就应当同西方哲学进行对比,不仅应当同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理念比较,也要同反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思想的伊壁鸠鲁哲学比较。自然,亦应同英、法、德的培根、伏尔泰、费尔巴哈、黑格尔、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等人的哲学理论进行比较。只有尽可能广泛地多作比较性研究,看哪一种哲学理论对客观自然规律阐述确切、科学,才能最后得出比较可靠的结论。我是一个笨人,在我的学术研究中,就是要尽可能比较广泛地进行对比研究,最后做出自己的判断。我总觉得,这样,自己的认识可能就会保险一些。

我们研究《易》道中国古典哲学,也只有在广泛性的对比研究之中,才能明白某种哲学的优点与缺点,才能够客观地明白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继承什么,学习和吸收人家的哪些东西,然后取长补短,发展我们的哲学思想理论,尽量使其达到一个比较完美的程度。

(三)进行必要的理论检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个科学的命题。对于古今中外的一切哲学理论,要判定其正确与否,都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要明白其何为所长,何为所短,要取长补短地学习、借鉴。要在继承中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发展我们自己的科学哲学理论,同样需要进行各种哲学的实践检验。这里所说的在实践中检验,并不是我们的研究者将各种流派的哲学理论都拿到未来的社会实践中去一一检验,而是应当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实践中,检验其理论是否符合客观社会实际。

不进行客观社会实际的理论检验,就认定某种理论为真理,并依之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就难免会给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带来不应有的损失。近现代,伴随着西方工业革命,西方的文化、哲学也都乘着那坚船利炮传向了全世界,这就形成了西方哲学统治世界思想领域的一种社会现实。而亚洲哲学、中国哲学,不仅在世界上没有什么影响,就是在中国,中国古典哲学在现实生活中,其实际影响也是不大的。因为,直到今天为止,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理论体系的全貌与本质性体现,人们的认知也还是稀里糊涂,没有多少人能够说得清楚的。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东方哲学、中国古典哲学就一定不好,西方哲学就一定优秀得不得了,造成这种事实的原因,谁都明白,是一个用不着去争论的问题。

西方哲学主要是欧洲哲学,它在历史的发展中,也并不是一成而不变的,近代的欧洲哲学发展,也是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的。这就是在其重分析而轻综合的线性思维方式影响下,越分越细:分出了什么“解释性哲学”,“实证主义哲学”,“法哲学”,“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等等。如此就产生了很多荒谬的理论:

其一,是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作了极为精细的分割,乃至认为自然科学非哲学之本原,不承认自然科学具有哲学属性。同时又过分地强调哲学在社会人文科学中的某种政治、历史、文化因素,这就造成了哲学只存在于社会科学领域,只能指导社会科学实践,而不能指导自然科学实践的错误认识。这正是出现自然环境因人类的社会活动而不断恶化的原因。事实上,不经过自然科学研究的验证、不能够指导自然科学发展的所谓“哲学”,就不是科学哲学。不是科学哲学,其学说就不符合客观自然规律。以不符合客观自然规律的“哲学”指导人类的社会实践,就会对人类的社会发展造成危害。

其二,近代西方还将哲学进一步缩小到政治、经济、思想教育等方面,不承认法律的制定应当遵从客观自然规律,反对法哲学的研究,并轻视伦理哲学,道德哲学的研究与发展。这正是在经济活动中出现道德危机、又进而由道德沦丧损害经济建设的根源。

其三,在上述两种错误倾向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将哲学政治化,定哲学以阶级属性,认为此一阶级的哲学,彼一阶级就不能用;彼一阶级的哲学,此一阶级就不能用。再进一步,更公开说甚么哲学也具有政党的属性了。这样的哲学还哪里谈得上“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呢?此种说法的本身不是就自相矛盾了么?这种欧洲哲学的发展演变,以及它在全世界的推广应用,正是造成后来政治、经济、生态、环境、伦理、道德、思想等很多方面都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在这方面,其现实的例证几乎到处都是,举不胜举。一直到了二十世纪下半叶,各国的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们才开始反思,才开始又呼唤哲学的自然科学性,呼唤哲学的综合变化思维方式,以及强调发展伦理哲学与道德哲学研究。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蒙尘已久、默默无闻的东方哲学、中国《易》道哲学思想体系又渐渐被人重视起来,开始研究起来。但是,由于存在着古今语言文字上的障碍,存在着中西历史文化上的膈膜等因素,不仅西方学者不识《易》经真面目,不知其源,而只是从其“流”中看到了一些现象;就是中国人自己亦同样不识祖传瑰宝《易》经的哲学经典真面目,尚在讨论其是“卜筮书”还是哲学书的问题。

不承认《易》经是哲学书的原因,就是因为研究得不深入,由此而不认识中国这个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体系。不认识又如何谈得上传承与弘扬?退一步说,就是知道了《易》经是中国古典哲学著作,这个哲学思想体系的各方面哲学理论观点是否真正“博大精深”,也是需要对其进行实践检验的,这就是要充分验证其在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产、法律建设、军事科学、伦理道德、文学艺术、医药卫生、天文历法、环境保护等各方面是否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只有当真正认识了它的时候,才能谈到是否继承与弘扬,以及如何继承和弘扬的问题。因为,不论古今,不论中外,任何文化,任何思想,只有经过实践检验其确实优秀、确实科学、确实是博大精深,我们才能相信和应用,才能避免因为肓目地吸收、肓目地应用而给我们的事业造成不应有的危害。从这个实际情况上说,我们在研究、继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距离我们国家建设事业的实际要求是相差很远的。

(四)要使《易》道哲学现代化

要真正做好对《易》经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哲学理论研究,就需要将这种研究现代化。要使《易》经中蕴涵着的中国古典哲学理论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性复兴服务,亦同样必须使其现代化。这是因为,《易》经形成的历史久远,其名词、术语、义理的蕴涵性表达方式等,都与现代人的语言、理解习惯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即使是我们将其从图案画中的蕴涵、古代语言文字的表达、阐述之中,把全部哲学思想理论体系研究阐述出来,也必须采取一种适当的现代性辞语方式进行表述,不然,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它的传播与传承。此其一;而西方哲学的各种流派之间,也有一定的表述弊端。如其名词术语杂乱,语言不尽符合中国人的语言习惯等,我们似乎又不可完全采用西方哲学的表述方式。此其二。因此,研究《易》经,在以《易》经为基础的中国古典哲学基础上,吸收西方哲学的某些长处,扬弃其短,发展和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具有我们中华民族特点的、通俗易懂的现代哲学理论思想体系,才能使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当今时代,政治在变革,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激烈竞争与发展,各种思想、各种文化都在相互交流、激荡、互为影响,这种客观存在着的情势就如同奥林匹克运动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这个激烈的国际竞争之中,是夺冠?是败北?其指导思想正确与否,也就是很重要的问题。亦就是说,在这种生存与发展的全球化激烈竞争之中,谁拥有了科学、完整、立体化、全方位、与时俱进的辨证思维哲学理论为指导思想,以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谁就会大得其益。这,就是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民族的历史性复兴,在呼唤比以往更加科学、更加优秀的哲学理论。

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在研究以《易》经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哲学基础上,吸收世界上各种哲学之长,发展和建立起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现代哲学理论思想体系,并不是一个人,几百个人,或者某一学术研究领域所能够完成的事,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成的事,只有我们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哲学家们共同努力,方可成此伟业。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伟大民族,只要我们这个民族惊醒、团结、努力、奋斗,共同为着民族复兴的历史性目标迈起我们坚定的脚步,我们的目的就一定能够达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