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记载:桥山

标签:
历史 |
司马迁记载:桥山
司马迁记载《史记》曰:“黄帝崩,葬桥山”。桥山在何处?依据历史记载,分别为:
《山海经》记:穷山。“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轩辕之丘〕在轩辕国北,其丘方,四蛇相绕。”
商王大戊〔《史记·殷本纪》作“太戊”〕之子卜问:“戊戌卜,侑伐,父戊用牛于穹”
《春秋命历序》:“轩辕,有熊之子也……兴于穷山轩辕之邱。轩辕之邱〔此处的邱字应为“台”〕在穷山之西南。”
三国《魏土地记》:“下洛城东南四十里有桥山,山下有温泉,泉上有祭堂,雕檐华宇,被于浦上。”
《隋书·地理志·涿郡怀戎县》:“北燕州领长宁、永丰二郡,后周去北字,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有乔〔桥〕山、历、〔黄〕阳山。”
《辽史·地理志·可汗州·怀来县》:“有妫泉在城中,相传舜嫔二女于此。又有温泉、阪泉、磨笄山、鸡鸣山、乔(桥)山、历山。”
《读史方舆纪要·直隶保安州》:“桥山上有黄帝祠,后魏主嗣泰常八年如涿鹿,登桥山,遂如幽州也。《魏土地记》:‘下落城东南四十里有乔(桥)山,山下有温泉’……《水经注》:‘乔(桥)山下有温泉,能治百疾’。”
《清史稿·地理志·宣化府·保安州》:“府东南六十里……南:涿鹿山、桥山;西南:釜山、历山;东南:羹颉山……古阪泉”。
纵观历史,桥山是一个历史上以音而记,以义行文,以古今字的形、音、义历史演变为次第而行记载的语言之指:穹山、穷山、桥山、乔山、以义而言,均为一山。它就是以涿鹿历史上的青丘、轩辕之丘、独漉、浊禄、蜀鹿、涿鹿为都城之北、其山峰上有穹窿形天然石桥的地方,这是一个极其独特的地理标志:桥山。
为什么司马迁会记载出“黄帝崩,葬桥山”的呢?这是他扈从汉武帝登桥山祭黄帝亲眼所见桥山而作的实际记载。


桥山之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