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印象 9 哈密和哈密王墓
不到西部,不了解中国的落后。
哈密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落后。
那火车站建在高高的台阶上,出站必须下到台阶底下,再爬上台阶顶上,才能进候车室。要买票,还要再下到最下面,再爬到台阶顶上,才是售票处。为什么是这样?这其实是对普通百姓的一种侮辱。难道大家都是坏人?其实比美国的全面安检还要愚蠢。连几个坏分子都对付不了,还叫什么公安?
尽管也建了不少高楼,但很难掩盖其落后的人文气息。
在哈密王墓的对面,建了好大好大的两座博物馆。
在哈密王墓的西面,建了好大好大的一处王爷台。
可是究竟有多少游客来参观呢?
那王爷台,我一个人在里面转了有一个多小时,
也没有碰到一个人。唯一的一位是坐在大厅里
收照相费的一个服务员。照相,要收20元。
临下来快到台阶底下时,才看到几个人。
哈密王墓院里,也基本如此。
游客少的可怜。也许是处于安全的原因,没人来?
也未可知。大街上和马路上,人都很少。
哈密不蜜,瓜需整个卖。
哈密王墓,默默几人来。
王爷台高,云端空荡荡。
博物馆大,阔绰实悲哀。




















网上搜的资料附后 哈密地区位于新疆东部,北面与蒙古国接壤,边界长605.5公里。哈密市区面积24平方公里。距乌鲁木齐市595公里。哈密古称“昆莫”,汉称“伊吾卢”,东汉置宜禾都尉,北魏置伊吾郡,隋设伊吾郡和柔远镇,唐置西伊洲,后、改称伊洲,称哈密力,隶属甘肃省,明永乐年间设哈密卫。乾隆二十四年设哈密厅,光绪十年升为直隶厅,民国2年(1913年)改厅为县。哈密城历史悠久,由“雄镇天山”的老城和新城组成。 【鸣沙山】位于白石头西北面,距哈密市区七十公里,在一望无边的大草原上厅妙地出现了一座长五公里,高水平五十米的沙山,沙粒细而无土,山中有一眼泉,四周水草丰茂,柳条河从山脚下蜿蜓流过。每当微风吹拂或人由山上向下滑动,便可听见各种声响,时起时伏,强时如雷鸣高亢,弱时似牧笛悠扬,故称鸣沙山。 【回王陵】位于市区以南昌市2公里处,建于是1840年前后,埋葬着历代回王及其王妃,至今保存完好的有两处,南面为2座亭式建筑,上部飞檐斗拱,四周圆柱支撑,雕梁画栋、十分壮观。北面为1座“大拱拜”,主体高约25米,下方上圆拱顶,琉璃砖镶面,外有36级盘旋梯拾阶而上,可达墓顶;西面与墓体相对的是一座清真寺,四壁经文彩饰,顶棚彩绘,撑柱雕花,可容纳3000余人。
位于巴里坤县西北18公里处,是一个高原湖泊,海拔1585米,四周山峦起伏,水草丰美,湖中碧波荡漾。独具“迷离蜃市罩山恋”的奇观。每当盛夏,这里湖光山色,分外迷人,牧民们游牧湖畔,毡房座座,牛羊成群,牧歌悠扬,是一处避暑旅游的好地方。
巴里坤湖由四周自然泉水汇流注入而成,东西宽约12公里,南北长约20公里,湖水面积112.15平方公里。湖也是储量丰富的芒硝矿和盐田,湖水中含有水生物卤虫(
丰年虫)。
湖泊古称蒲类海,婆悉海,元代称巴尔库勒淖尔,清代的蒙古沙、巴尔库尔对音称巴里坤湖。关于巴里坤湖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流传最多的一则传说是:一位汉族姑娘和一位名叫蒲类海的哈萨克青年合力同破坏湖泊的山魔搏斗,姑娘被压在尖山下石化了,哈萨克青年扭住山魔同沉湖底。他们用生命为后人换来安宁幸福的生活。为了纪念他们,人们就把尖山下的数股清泉叫“汉姑泉”,把湖泊称作“蒲类海”。汉姑泉是制作矿泉水的极好原料,现已和港商合资建起矿泉水厂。
巴里坤县城中的这座阁楼,相传是为纪念樊梨花征西而建的入夏至秋,巴里坤湖畔聚集了数百座毡房,牧民边放牧劳动耕作、边休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