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

标签:
旅游时尚诗词歌赋时尚星座乌鲁木齐 |
分类: 旅游观光类 |
地处天山山系北天山西段与东段的结合部,东、南、西三面环山,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北为准噶尔盆地南缘。海拔680-920米,市区平均海拔800米。有乌鲁木齐河、头屯河、白杨河、柴窝堡湖等水系,乌鲁木齐河自西南向北斜贯市区。 乌鲁木齐市位于新疆中部,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辖区东以恰克马克塔格至大河沿一线与吐鲁番市接壤;西以头屯河与昌吉市为界;南以喀拉塔格-克孜勒伊接南山矿区,突出部分折向东南,沿未日洛克-阿拉沟以东与托克逊县相连。在夏泽格山脊线3以南与和硕县毗连;西南与和静县为邻;北部沿博格达山脊与吉木萨尔县、阜康市、米泉市分界。
乌鲁木齐市境最北点在头屯河下游距五家渠镇3. 5公里处,最南点抵阿拉沟以南夏格泽山脊,南北最宽处约153公里;市境最东点在高崖子牧场东边石窑子艾肯沟内,最西点在胜利达坂以西的天格尔山脊,东西最长约190公里。地理坐标:东经86°37'33"- 88°58'24",北纬42°45'32"- 44°08'00"。总面积11793. 71平方公里,城市规划控制面积1600平方公里。1997年,城市建成区面积82.5平方公里。
总人口185万人(2004年)。乌鲁木齐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世居民族13个。除汉族外,世居的少数民族有维吾尔、回、哈萨克、满、锡伯、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乌孜别克、俄罗斯、达翰尔族。目前,乌鲁木齐市有少数民族49个。总人口208.2万人(第五次人口普查口径),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24.6%,市区人口占83.5%。 乌鲁木齐少数民族遍布市辖7区1县。有75% 的少数民族人口居住在城市里,维吾尔族、回族有相对集中居住的区域,其他少数民族则是分散杂居,全市每条街道都有少数民族居住。
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春秋两季较短,冬夏两季较长,昼夜温差大。年平均降水量为194毫米,最暖的七、八月平均气温为25.7,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为-15.2。 乌鲁木齐深处大陆腹地,属于中温带大陆干旱气候区。气候特点是:温差大,寒暑变化剧烈;降水少,且随高度垂直递增;冬季寒冷漫长,四季分配不均,冬季有逆温层出现。每年6至10月是乌鲁木齐旅游的黄金季节,因为这段时间花木争艳,瓜果溢香。
乌鲁木齐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远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生息繁衍。最早进入此地的为古姑师-车师人。 东汉时期,这里是东师六国的一部分。西汉初年,汉朝政府即置戊己校尉在乌鲁木齐近处的金满(吉木萨尔)设营屯田,维护丝路北道安全。公元640年,唐朝政府在天山北麓设置庭州,辖4县,这一带被称为轮台县。现乌鲁木齐市东南郊乌拉泊水库南侧的古城遗址,就是当时的军事重镇轮台县城。边塞诗人岑参曾在轮台生活过三年,写下了“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的诗句。
乌鲁木齐的大规模开发始于清代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政府鼓励屯垦,减轻粮赋,乌鲁木齐成为“繁华富庶,甲于关外”的地方。清军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在今南门外修筑一座土城,城“周一里五分,高一丈二尺”,就是乌鲁木齐城池的雏形;后来到了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又把旧土城向北扩展,达到周长五里四分,竣工时,乾隆赐名“迪化”。清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清政府设在新疆的军政管理中心由伊犁转到迪化,迪化成为省会。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迪化市人民政府成立。1954年2月1日,迪化正式恢复使用原名乌鲁木齐。现在,这座具有1300多年悠久历史的城市已经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会,市中心的红山是它的标志。
传说远古时代从博格达山上的天池里跑出来一条赤色巨龙,在这里被王母娘娘追上后拦腰一剑砍断,后来,在被砍断的两段红色巨龙处,各形成了一座山,西边的那一座被称为雅玛里克山,东边的就是红山,宝剑变成了乌鲁木齐河。尽管这是传说,但是从航空勘探所拍摄的地形照片上观察,红山和雅玛里克山确实是一个整体,只是因为地层断裂,才被分割成两座昂首相望的山峰。
另外如果从红山顶上沿山势走向向东眺望,也确实有一条石头山从博格达山峰蜿蜒西下,一直延伸到乌鲁木齐河边,山脉突断,山头矗起, 恰似巨龙昂首。正因为红山峥嵘险峻,又是博格达山的一部分,再加上传说神奇,所以红山一直被人们视为圣地,因此人们对它非常敬畏崇拜,当地人们把它作为遥祭博格达山的地点。
相传唐初置庭州时,就在红山修建了一座庙宇,人称“红庙子”。后来游牧民族又在红山顶上筑起祭祀神灵的“敖包”,牧民远远看见敖包,都要下马行礼。 1779年以后,乌鲁木齐地方官又在红山顶上相继修建了“玉皇庙”,在红山脚、下修建了“大佛寺”、“北斗宫”、“地藏府”等庙宇,并规定每年农历4月15日举办红山庙会,庙会时,这里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1785年和1786年,乌鲁木齐连续两年洪水成灾,红山附近的居民损失惨重,因此谣言四起:说红山和对面的雅玛里克山正在相互靠拢,一旦相接两山之间滚滚北去的乌鲁木齐河就会被堵塞,乌鲁木齐就会变成一片汪洋大海。因此1 7 8 8年,乌鲁木齐最高军政长官尚安在红山和雅玛里克山的顶段各建了一个高约10.5米的六面九级八角顶青砖实心塔,名为“镇龙宝塔”。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3万东北抗日义勇军因弹尽援绝,于1933年分批假道苏联进入新疆。第一批战士于3月27日抵达乌鲁木齐,新疆省政府主席金树仁的参谋处处长陈中、新疆航空学校校长李笑天、迪化县长陶明樾就立即接近他们,17天后,此三人就策动白俄罗斯“归化军”发动了“四·一二政变”,金树仁偕眷仓惶出逃,当时就寄居在红山顶上的“玉皇庙”内,他命令部下盛世才出兵平叛。但盛世才按兵不动。第二天晚上,归化军占领军械局并请求抗日义勇军支援,金树仁发现数千抗日义勇军精兵参加战斗后,自知不是对手,因此在玉皇庙内题诗骂盛世才是望恩负义的中山狼后逃亡塔城。盛世才上凭军事势力台后,听说金树仁在玉皇庙内题诗骂他,就把玉皇庙烧了,为了掩饰他火烧玉皇庙的行迹,借口“破除迷信”,把这里的庙宇拆毁了。
就这样,一个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宗教胜地被毁灭了,解放前夕这里只有孤塔一座,一片荒凉。
1949年9月26日,新疆和平解放,为了恢复红山名胜,广大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在海拔910米的红山山顶上植树造林,使约2.5亿年前形成的的紫红色沙岩披上了翠绿的新装,从1985年开始,一个以200多年历史的镇龙宝塔为核心的山丘公园诞生了,这就是现在的红山公园,内有盘山柏油路、登山台阶、空中缆车、凉亭、远眺楼、神宫、人工瀑布、林则徐雕塑和庙宇等。如果登临其上, 乌鲁木齐风光一览无余, 是观赏这座边城景色最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