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化研究 4 公与私
群文化,是群体与个体之间的互动文化。群其实代表着集体和公众的一方。个体则代表着自身的独立存在。但群是由个体组成的。个体以群的成员形式存在。每个个体都有其私利私事私交以及各种隐私需要群来保护。群不能要求个体放弃个人独立人格,需要在充分尊重每个个体人格的基础上,推行集体主义思想和公众利益,以维护群的集体生存和存在。个体私利人格需要在不妨碍他人和集体公众利益的情况下,遵规守法约定俗成自由自在。这种辩证思维关系看似简单明了。可几千年来却总是处理不当,加之群与群之间的矛盾对立种种,总是争斗战事不断延续至今核大战威胁一直面临。为此颐翁才在四年前出版了他的《会计革命与新世界大同书》明日就是此书出版四周年纪念日,也是颐翁孙女的四周岁生日。这群文化研究也正好是第四期。谢谢各位关照。
群与个体的公私辩证思维关系,其实永远是群文化发展的主题。未来自由人联合体社会主题也还是如此。在多数人都已经觉悟了这种辩证关系,取得最大限度自由度之后,约定俗成的规矩,就是为那些个别不守规矩的人准备的。群文化就是随时随地研究这种连续不断的人际关系及其演变趋势方向的各种各样问题的。颐翁不才,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进行论说,主要还是受了马克思有关建立人的宗教学说的影响。在人类生产力水平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虚拟规模,实体经济已经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不改变旧有的,排斥人类个体自身的会计核算方法,已经威胁到人类集体生存的地步。会计革命迫在眉睫。
美国的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美国的财政悬崖,底特律破产等等都说明什么?都从不同角度说明了旧有的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及其计算基础会计核算方式方法急需变革。其实那本质上还是公私关系的多方面立体思维人际关系格局需要进行簿记调整。不要小看了簿记问题。马克思当年就已经提出了,有关簿记将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可有人却片面理解为那只是使用价值计划问题。马克思之所以没能完成资本论似乎不只是身体状况问题。其中对未来经济的价值计算问题,他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只是感觉更为重要而已。试想没有了国家和一般意义上的市场之后,价值如何计算,如何让各个群体群域都能接受?恩格斯只是按照马克思原来设计,以地租工资利润三位一体而结束了资本论的三卷本。至于未来世界怎么样进行运转运作,那就只有我们这些后来人去研究探索和实践了。颐翁有诗叹曰,
群聊聊群群文化,文化化众觉悟高。
众觉悟高论簿记,记簿簿记外缘操。
操持群体群域好,好事多磨众煎熬。
磨众煎熬资本市,熬资本市仰群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