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杜淳娱乐 |
分类: 文娱小区 |
我有这样个习惯,相对于电影来说,我看电视剧还是比较少的,一则电视剧集数长,比较费时间;二则,国内某些电视剧编剧脑残,看三集便可以猜出结局;三则,佳作少。所以,我便不再追风的看剧,而是等过一个月甚至半年,那时这部剧口碑好时,方回来观摩一番。当然,也有例外,就是那些火的一塌糊涂的作品,比如《奋斗》《我的青春谁作主》之类。
之前有看过关于《北京青年》炒得如火如荼大肆宣传的预告片片段,心中便有些许重燃当初看《奋斗》和《我的青春谁作主》的期许。但还是选择了静观其变,倏尔已过半月,这部剧已经播完,虽有争议,却也是瑕不掩瑜。在上周,我开始选择了看这部剧,三个原因,因为赵宝刚稳坐军中帐,杜淳当急前锋,重要的还是支“军队”的深得民心。
《北京青年》就围绕着四个字展开——重回青春。那青春到底是什么呢?我一直没有想明白。或许,就像广大毕业MV《再见青春》说的那样,不保留才叫青春,但这只是青年时期才有的资本;或许,青春是在矛盾挣扎中,在向往自由却又受到各种约束中走过的,充满理想却又满心的遗憾,可以说我并不赞同“四少”的作法,俗话说,小走怡然,大走伤身。
客观来说,这种故事的背影也确实应该发生在北京,因为北京流行“瓷器文化”,而这部剧中四个主角非但是铁哥们,还是堂哥们,亲哥们,这愈加丰富了这部剧的核心。而说到北京青年,我的记忆里第一冒出的是王朔、葛优、刘烨、刘蓓、梁天、傅彪,当然那是老一辈子。但现在,看过《北京青年》后,若问谁更像真实的北京青年,我会说,杜淳。
印象中的杜淳,给人的感觉豪爽却不失细腻、仗义又不乏绅士。他塑造的人物个性鲜明,可圈可点,尤其是喜欢他的眼神,每一部剧集中,都能从他的眼神中读到人物之外的东西。而且也很执着,因为就是在所有人都不看好他可以做表演这个行业的时候,杜淳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一切。为了考上中意的表演学校,毅然剪掉了个性的发型,第一次考试失败而没有放弃,最终考取理想的学校。当然,父亲杜志国功不过没。
而《北京青年》中何北这个角色,对杜淳来说,恰恰也是自己重走青春的一个角色,更是他自我蜕变的一个角色。说是自我蜕变,是因为何北这个角色是个小混混,比较痞。这次他不再是《大旗英雄传》侠义无双的铁中棠;《51号兵站》气度不凡的小老大;《敌营十八年》系列粗犷机智的特工江波;《走西口》仁义儒雅的晋商田青,甚至都没有这些角色的影子,这对于一个演员来说,自我蜕变是需要勇气和自信的,更需要能力和魅力。
诚然,杜淳这样敢于突破和挑战,也是他如今取得如此成功的关键。因为娱乐圈里人们习惯给演员定型,比如是花样还硬汉;是偶像还是实力派;是古装还是现代等等,而杜淳一直坚持自己的演艺之路,武侠剧、年代戏、现代情感剧、红色经典剧,甚至搞笑剧、流行的穿越剧,这其中都有杜淳的身影。多元化的戏路,多方位展现自己的丰富性,演西门庆、演宫2,他顶着巨大的压力前行,他的执着精神值得所有青年演员学习。最后,还是期待他能给观众带来更好、更多、更惊喜的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