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档是影片上映的一个黄金时间段,逢年必有大片。这其中便有一个物竞天泽,适者生存的原则,所谓一将成名万骨枯。今的的国庆档更是大片云集,除了《剑雨》和《狄仁杰》之外,还有《山楂树之恋》和《精武风云》发挥余热,再加上那部后劲十足的《盗梦空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而此中的胜者便是《狄仁杰》,该片票房已接近两亿元。让口碑颇佳的《剑雨》望而生叹,更有不少影迷为之喊冤。
作为一部武侠悬疑爱情巨制,由拥有极高票房号召力的吴宇森导演操刀,12位国际大牌演员的联袂出演,《剑雨》结果却没将《狄仁杰》斩落马下这出乎了不少影迷意料,从而也迈进了叫好不叫座的大片行列。那么,是什么造成《剑雨》的高口碑低票房呢?
其一,《狄仁杰》胜在了选材背景上。在不少人心中,狄仁杰的知名度虽然比不上孔明、姜子牙但也是有着相当高的拥趸粉丝,再者他的背景是大唐盛世,是一个中国古代数一数二的鼎盛王朝,这是另不少人神往的。再加之营销方面的宣传造势,明星轰炸,早已便让影迷心潮澎湃。而《剑雨》作为一部武侠悬疑爱情巨制,在影迷前期向往度上便处于了劣势,不过值得嘉奖的是后者的混杂了台湾武侠传统的一点文人气、台湾新新人类的一点恶趣味、卡通文化的一点冷幽默和玄幻小说的一点诡秘氛围,却难得地没有成为一锅大杂烩,各种源头的文化脉络互相支撑、水乳交融,撑起了一部好玩好看、与时俱进的武侠片,能做到这些是着实不易的。
其二,便是院线排厅问题。在如今物价至上的大氛围下,各地院线把影片的排映变成了纯正的商业行为,哪部片子卖座,能吸引观众购票入场,影院就会多排,否则就少排,这成为了他们择片放映的原则依据,这便形成了《狄仁者》排片场次三倍于《剑雨》的现象。当然,这样做无可厚非,开门作生意,以利为本。但是从某个角度讲,这种行为便把一部好片扼杀,《剑雨》便在其列。再者,高票房往往会形成一个连锁反映,相当多的影迷便会因为《狄仁杰》的高票房而走进影院,从而冷落《剑雨》。这不仅是影片票房的损失,更是影迷的损失。
其三,是《狄仁杰》出口公司华谊兄弟的打压。客观来说,《剑雨》之所以有叫板《狄仁杰》的底气,敢于国庆档上映而没有躲猫猫,如今看来也是有筹码的,更有着十足的自信。但在如今这个追星至上,明星引领票房的时代,前者最终还是败北了,这样的结果多少让人惋惜。虽然《剑雨》有着不错的明星班底,但较于后者却有些相形见拙,加之《狄仁杰》出品公司华谊的打压,造成的结果是不少影迷走进影院看《剑雨》时有一种“捡到宝”的惊喜,这也正是诸多影迷为《剑雨》鸣屈喊冤的原因。
话说回来,一家独大也罢,百家争鸣也罢,最后胜败的结局都会被铭记“影史”,为后人汲取经验,学习提高。从根本上说,影片的贡献只是高低,没有好坏,存在即为合理,也以此会为中国的电影发展贡献自己不可或缺的一份力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