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诱多进入攻坚阶段
有人说不要将资本市场中的现象归结于阴谋,涨涨跌跌其实都很正常。的确如此吗?金融大鳄索罗斯告诉我们市场中充满了谎言与谬误,只是有些人及时退出了,有些人却身陷其中。权重股轮番拉抬真的就是正常的市场波动?个股利好消息前无缘故的上涨及大资金建仓就没有内幕交易之嫌?单日巨幅波动就不是送礼行情?所有这一切在监管并不严格的中国市场中已经司空见惯,以致于许多人认为这是正常的市场现象。在一个难以实现价值投资、通过股票价差获利成为主要模式的市场中,只有不断地制造谎言和谬误,才能于浑水处摸鱼。并不具备操纵能力的散户,想摸鱼却被最终摸了去,这已经成为了市场必然。
一会儿新股要发行,看到股市有下跌苗头就连环辟谣,于是股市就在“利好”推动下迭创新高。一会儿要适当监管流动性了,看到股市又有异动,于是拍着胸脯说坚持宽松政策不动摇。股指是不能大幅调整的,一定要以强势迎接IPO,而且要让参与者明确IPO后的市场更牛。笔者浅见,经济建设还是没有脱离运动的成分,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运动目标,任何明文规定甚至禁止性规范都可以成为聋子的耳朵。近期就没有看到信贷资金流入股市被查处的事例,真的没有吗,没有人会相信。追究监管者的责任,监管者自己还一肚子冤屈呢。而G8现在研究的是刺激政策撤出机制。为什么?政策就是要有提前量,当前政策可能导致的通货膨胀风险不得不防,这将影响到社会稳定的根基,尤其是在高失业率面前。即便是一辆好车,连续狠加油门、猛踩刹车,多折腾几次就离报废不远了。
有人会说我杞人忧天,其实悲剧就将在不远处发生,明年伊始或遭遇更加黑暗的时刻,无论从内外部流动性还是政府财政收支。外资因欧美刺激政策改变流出是一部分(需要收回资本流入而发行的人民币),税收及土地收入减少又是一部分,政府投入及信贷规模难以为继,当然这些可以通过向市场投放货币解决。由此引起的通货膨胀将增加低收入阶层的不稳定因素,群体事件会更多,这才应是政府所避免的。面对全球经济衰退,我曾经给出的建议是稳步调控,在维持民众基本生活保障的基础上转变经济结构,然后等待欧美经济复苏之后的跨越式发展。孤注一掷豪赌经济的作法,结果可能不如当初想象般乐观,刺激带来的暂时效应很快就会消散。当然对于中国这样人口庞大的国家而言,损失十万亿,13亿人每人也只摊了不到一万元,只是多数人的银行存款有这么多吗。
昨日地产板块绝地反击带领市场重返2800,这算不算某操纵市场的行为,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秉承市场的“强势”,今日再创反弹新高也就是理所当然了。前日笔者博客指出,“越是难以顺利兑现筹码,就越是要创造强势气氛,行情因此而延续,直到资金不济为止”。让做多资金感到真正压力的还是IPO,以及信贷政策的调整,只要一日不发行新股,市场就不会感到真正的压力,还可以维持歌舞升平。因此不断推迟新股发行、澄清IPO传言,甚至包括市场故意散播传言,都可以作为一种谋略,一种让投资者忘却未来市场调整风险的谋略。
欧美股市真的不大配合市场主流资金运作,连续调整让国内市场平添了压力。港股数日已经出现了千点跌幅,短期涌入的资金出现了明显退潮迹象。即便是在创新高的过程中,下跌股票仍然不在少数,筹码正在不断交换的过程之中。丑媳妇总得见公婆,随着时间推移,市场对于场内持筹方越来越不利,新股发行一段时间后,我们才能慢慢找寻到市场平衡点。虽然新开户数又回到每周30万以上,不过其中用于打新股的帐户估计不少,而参与交易的帐户却呈下降趋势,反映了交易者谨慎的心态。只有强势做多,才能用贪婪攻破谨慎者的理智而吸引场外资金入场博杀,才能为日后的调整兑现筹码预留足够的空间。跌10%获利,跌20%还获利,肯定会有人参与反弹交易接走筹码。许多资金不是被搁在山顶上,而是冲锋倒在半山腰。持续上涨肯定会带来持续下跌,对于未来调整的严峻性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投资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心智较量与修养培育。树立正确的估值理念并坚定信念,排除纷繁信息的困扰而去伪存真,才能在市场中生存下去,才能成为长久获利的赢家。
权重股集体出击而带动的市场繁荣还能持续多久?我有的是耐心等待。
程程
二〇〇九年六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