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泉”之“源”,果真有源头!

标签:
旅游情感收藏文化 |
“廉泉”之“源”,果真有源头!
作者:月明
好几年前,笔者曾在广州文津古玩市场那里,买过一把民国年间生产,散款有“北海振生选造”字样,是专门订做的钦州坭兴瓜棱手执壶。记得在该壶的壶身上,其中一面就刻有:“廉泉”两字作为壶的题意;而前些时候,笔者也还在藏友的收藏品当中,见过朋友也收藏的一把民国坭兴直桶提梁壶。在这把坭兴壶的身上中央处,大师用抹泥工艺刻有:“廉泉之源”字样的大意。由于,当时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因此,我也没有过多的去思考。
近日,由于需要查找某些资料。因此,几天来专门翻阅了一些老广东方面的资料,如《粤东金石略》和《广东通志金石略》等。在就在这些资料中,我发现书本上有这样的记述:“周子为广东提刑游巾山,刻‘廉泉之源’四字于石壁,结构朴拙而笔 。 笔不苟,穆然有道气象,令人起敬。”于是乎,这“廉泉”的字眼再一次映入我的眼帘。资料说,“廉泉之源”的四字石壁,已经成为著名的一个“巾峰山摩崖石刻”。
根本资料,还发现见有这样的描述:“周子”即周敦颐 ,字茂叔,号濂溪,汉族,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周敦颐,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宋明理学开山鼻祖。“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馀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
周濂溪,资料记录他生卒时间为1017~1073年,名敦颐,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宋代程朱理学(即道学)的创始人。曾任大理寺丞,太子中舍签书、广东转运判官等官职。专著有《太极图说》、《通书》和《周子全书》等文本。
连州,这是广东清远管辖的一个地方,其地处于小北江的上游,是粤桂湘三省交界处,素长期以来一直有“粤北小广州”之美称。由于它也是清远“三连一阳”地区传统中心地、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因此,据说,公元815年,唐朝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曾写下了描写连州的千古佳句:“剡溪若问连州事,唯有青山画不如”,体现连州自然风光秀丽。再有由于连州地理位置的特殊,抗日战争期间,广东省政府机构先后5次撤搬到连县(即今天的连州),所以,这里也成为了当时省政府所在地,抗日战争时期也有临时 “省会”的称号。
今天,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连州寻访古迹和畅游山水。另外,据清远市博物馆资料显示及《清远文物保护单位图录》等文献记载得知:北宋熙宁元年(1068),周濂溪(敦颐)游巾峰山题“廉泉之源”四字,高0.96米,宽4米,正书,字径0.75米,而“正书”一般指楷书。而楷书,乃汉字书写的一种字体,也叫楷体、正楷、真书、正书等称法。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因此,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书中,就解释说它为:“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楷书也是一种官名。,
历史上,由于“廉泉之源”石刻对研究我国理学、廉政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据说近年来,也渐渐吸引了不少前来考究的专家与学者。
(图为:广东清远连州巾峰山摩崖石刻:廉泉之源)
当然至于何时何因把“廉泉”文化与我们钦州坭兴陶文化的对接与结合的消息,笔者暂时未能找到一个较为准确的出处与依据。但这与坭兴陶文化的结合,那己是肯定着的东西了。
也许,这会有人讲: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苏东坡居士也写过:《廉泉》一诗词,会不会也与此诗词有关联?是的,因为苏东坡也多钦州老前辈崇尚了,相信苏东坡笔下的东西也感染着一代代的坭兴陶艺人和钦州文化界人士,这也正常。
于是乎,我也翻阅了一下苏先生笔下的《廉泉》,只见《廉泉》诗词之内容如下:
水性故自清,不清或挠之。
君看此廉泉,五色烂摩尼。
廉者为我廉,我以此名为。
有廉则有贪,有慧则有痴。
谁为柳宗元,孰是吴隐之。
渔父足岂洁,许由耳何淄。
纷然立名字,此水了不知。
毁誉有时尽,不知无尽时。
朅来廉泉上,捋须看鬓眉。
好在水中人,到处相娱嬉。
呵呵!苏先生认为“水性故自清,不清或挠之”水之本性是能够自行清净的。即水的本性肯定是好的,然而,一旦受外界“挠动”,这一“痒”了,自然也就不一定清净了。
在这点,苏先生的哲理也是非常超越时空的。相信生活中人们信“廉泉”、崇“廉泉”、倡“廉泉”,这应该是一项有益的活动和美好的生活理念。因为,这样它会对你、对我、对我们大家都会都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