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沟通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2011-10-10 10:49:39)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随想 |
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沟通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班主任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沟通的桥梁。沟通能增进了解,沟通能更好地合作。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沟通,拉近了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距离,赢得了家长对学生工作的支持,使班主任在广大家长中有了较好的口碑,有效地提高了教育的效果,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就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沟通应注意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与大家探讨。
一、了解学生家庭状况是沟通的必要前提。
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真诚和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以改进自己的工作。
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两者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教师不要动辄就向家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子女。作为教师,更不能训斥、指责家长,不说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话,不做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事。否则会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甚至对立,还可能引起学生对家长或教师的不满,损害教师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尊重别人是自尊的表现,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如果你想得到一个人的认同和好感就夸他的孩子吧;如果你想最大可能地伤害一个人,使你们的关系中止就责骂他的孩子吧。”这一句直白的话揭示了人际交往的原则。
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与家长提出共同促进孩子发展的措施时,采用商量的口吻,征求家长的意见,常用的句式是“您看这一行不行”、“您觉得这样好不好”等。这样,让家长感觉到得到老师的尊重和诚意,从感情上拉近了距离,才能打动家长的心,与家长的谈话自然就轻松多了,提出的要求和建议就能很愉快的被家长接受,家长也就会经常主动联系和沟通了。
三、与家长沟通,要讲究语言的艺术。
2、对于溺爱型的家长。交谈时,更应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意见。然后再用委婉的方法指出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耐心热情地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子女,启发家长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千万不要袒护自己的子女,因溺爱而隐瞒子女的过失。
3、对于放任不管型,把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的家长。班主任要多报喜,少报忧,满足家长欣赏孩子优点的荣誉感,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期望心理,改变对子女放任不管的态度,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同时,还要委婉地向家长指出放任不管对孩子的影响,使家长明白,孩子生长在一个缺乏爱心的家庭中是很痛苦的,从而增强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程度,加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
总之,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好了,也就铺平了今后教育成功的道路,对改变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不良态势极为有利。家长回家,就会配合你的教育了,使你的教育越来越得心应手。所以,我们班主任,应不断反思自己工作的过程,改正自己工作中的缺点,积累自己工作中的成功经验,积极为成功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