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霄】
根尘扯脱后,大量的“心念”只是影子,无根而漂浮的。所以,此时即使是在汹涌的情绪下面,行人也能了知这些情绪的影子其实动不了啥。
起信论中觉的事情,用了三个名词。。。本觉,始觉,不觉。
不觉,好理解,就是我们凡夫。我们执持心念的时候就是不觉。
法界一相即是一切如來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說一切如來為本覺。以待始覺立為本覺。然始覺時即是本覺。無別覺起立。始覺者。謂依本覺有不覺。依不覺說有始覺。
尽管我们执持心念的时候是不觉,但是此心念不离本觉。。。謂依本覺有不覺。
依于本觉说不觉,相当于说众生本来是佛。。。。但是,还是叫着众生,因为不觉。
当能够了达,心念与本觉不二时,这个了达就是始觉。
不怕念起,就怕觉迟。。。。这里的念应该是指不觉。而这里的觉,是始觉。。。。始觉觉个什么呢?了知其实心念与本觉不二。
不觉是无始的,所以叫住无始无明。
始觉,是有始的。
始觉究竟则是本觉,不是别有一觉。。。。然始覺時即是本覺。
【圣普】
还是转身以后,就是惯有串习被打破,无执起念?
【青霄】
我的理解,所谓开悟后(转身),就是能够(始)觉了,而不是没有习气了。
【二牛】
这个问题,说个套话,把心念当对象去认识,就是执实。但是在多深的层面才有解脱的力用,个人觉得,得到行支。
接着中午的话题,念起即觉。我问:念起的时候,是知道还是不知道。如果说念起的时候不知道,过后才知道,这是胡扯吧,当时不知道,过后怎么能知道。
【云飞月】
觉知到念起,又不粘在念上,此即:念即觉。
【二牛】
不对。根本就粘不上。
用念限制觉,就成了念。
不粘,心行上,拒绝的劲还是有。
我们凡夫大约心行上总是两个动作,执取或推开。为什么要执取或推开,因为觉得它们是实有的。
我们老是觉得念头这东西是实有的,所以心里老是紧作一团,这个就是执实。
我看过一个偈子:
不识心实相,念念皆成敌。取舍一连串,异熟如须弥。
当下不尾随,析念来住去,若断定不真,自主而安住。
到这儿,大概是云飞月兄说的,不粘了。
但这仍然不是。
下面我不知该不该说了。绕点圈,从念的角度说吧。念起的时候,虽然粘着,但不能说不知,否则,过后是不可能知道的。
可过后知道的是,前面的那个念吗,也不是。过去心不可得,过后这个知道是对上一念的执取,是又一念。如此,轮回就这么纠缠下去。
如果我们能做到不再执取,任念头来去,这底下似乎有个知道是不断的,明明了了的东西。
但这个东西是吗?还不是!这还是个幻觉。
我觉得能讲的道理差不多就到这儿了。
【云飞月】
“如果我们能做到不再执取,任念头来去,这底下似乎有个知道是不断的,明明了了的东西。”一一一这还是我。
【二牛】
“如果我们能做到不再执取,任念头来去,这底下似乎有个知道是不断的,明明了了的东西。一一一这还是我。”-----------这个”我“其实就是能所俱起的。你把它当对象认识,我就出来了。
……
【二牛】
但是,的确有寻根而修的方法。是,不要纠字眼儿,寻到的都是所。通常能所是绑在一起很紧,我们几乎都要放到所上去,才谈得到认识。根本上能所是心的游戏,没有真实的能所。
【守护】
但推测,寻根也不应是把能寻放到所上吧。
【二牛】
当然,这是要点。关键是能很难逮到(姑且这么说)。
假设能够逮住能,或近似的启动点,再辅以正见,就有可能超越能所。禅宗就是这么干的。所以,可以说禅宗及一些传承的方法与古典禅修是另辟一路的。逮字极不准确,因为能的"本质"从来不离的。
能和所是心自己跟自己的游戏,能是被所限制了的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