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觉之道.佛子行广释》——第四十二课(二)末义

(2018-09-20 12:50:10)
标签:

正觉之道

佛子行

广释

闻思修

道次第

分类: 根让仁波切《正觉之道.佛子行
《正觉之道.佛子行广释》——第四十二课(二)末义


三、谦逊祈宽恕


颂词曰:

然诸佛子广大行  如我愚者难测故

相违不符等诸过  诸圣者前祈宽恕


颂词直解:

       然而由于佛子的行持非常广大,像我这样愚钝的人难以窥测的缘故,与真实相违、不符等诸种过失,在此于诸位圣者面前祈请宽恕。


      《普贤行愿品》中说:“普能严净诸刹海,解脱一切众生海,善能分别诸法海,能甚深入智慧海,普能清净诸行海,圆满一切诸愿海,亲近供养诸佛海,修行无倦经劫海……”佛子的行持如此广大无边,即使是二地菩萨也难以窥测三地菩萨的境界。因此,虽然无著菩萨已经证悟实相,并意在呈现释迦牟尼佛所有教法的精髓,但他还是谦逊地认为自己尚未圆满一切闻、思、修的究竟境界。所以,在这个偈颂中诚恳表达了他可能犯下任何错误的忏悔之意:“虽然自认为《佛子行》的修持方式和次第没有错误,然而诸佛子的行门广大无边,深广如大海,对于像我这么愚钝的人来说,是难以揣测菩萨伟大利生事业之深度的。因此,论中所说的内容,如有前后矛盾、词不达义等任何过失,都恭敬祈请大成就圣者予以宽恕!”这种谦卑的态度,在乐于推销自己的现代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这么伟大的著作,难道不应该广而告之、积极推销吗!


       现代人总是生怕自己的些许闪光点被埋没在人海之中,认为好酒也怕巷子深,因此极尽浮夸之能事,把自己包装成几乎无所不能的精英。那些洋洋洒洒浓墨重彩的个人简历、述职报告充斥着对自己的溢美之词,而不管粉饰的包装是否真的能够承载自己的德能。这种浮夸几乎成为了现代社会普遍的通则,仿佛不隐藏自己的缺陷、不夸大自己的能力,就难以在世间找到立锥之地。其实,在虚伪狡诈与浮夸欺瞒之间,真正被我们亲手掩埋的是自己内心最闪亮的真如本性之光。而菩萨绝不会认为拥有高深的学问或修证,就应该充满傲世轻物的优越感。恰恰相反,菩萨圣者总是低调地隐藏自己广大的功德、浩瀚的学识和杰出的奉献,如同硕果累累的树枝向下低垂一般,保持着最谦卑的姿态,反而赞美别人的功德,无论对方多么微不足道。菩萨越是这样发自内心地谦卑,越是能够领略远离分别造作的本地风光。个中典范,如广为人知的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开头的表示:“我所要说的,前人都己说过,我才疏学浅,言语拙劣,因此,我不认为这本著作能够利益他人,我撰写这本著作,只是为了证明我的理解。”


四、造论善根回向菩提


颂词曰:

以此善令众有情  行持胜俗菩提心

愿同不住有寂边  大悲怙主观自在


颂词直解:

       以此造论的善业功德,令一切有情众生行持世俗与胜义菩提心,愿像大悲怙主观世音菩萨一样,既不住在轮回的有边,也不住于涅槃的寂边。


       这个偈颂,是作者造论圆满之后所作的回向。无著菩萨怀着充满慈悲的清净心,希望以造论生起的一切善根功德,让所有的众生心中迅速生起胜义谛菩提心——现证胜义空性之智,以及世俗谛菩提心——大悲所引为利他希求圆满菩提之心。由胜义空性之智的力量不住轮回有边,由大悲及利他发心的力量不住涅槃寂边,现证超越轮回与涅槃两种极端的圆满菩提,我们学佛的核心目的正是如此。以无缘大悲及善巧方便的殊胜行持之门,尽三有际利益有情,愿一切众生都变得如同三世的大悲怙主观世音菩萨那样,智不住三有、悲不入涅槃,自在地往来于轮回中广度无边有情。


       无著菩萨非常有智慧地在回向功德,他希望一切众生能够透过智慧,为自己获得证悟,而免于落入轮回的极端;更希望一切众生能够透过慈悲,为他人获致证悟,而免于落入涅槃的极端。具有大智慧的修行人就是与凡夫不一样。回想我们在修行的历程中,也曾经做了许多功德,如果只将功德指定回向给某些自己偏爱的众生,那么所做的功德其实是出于私心的偏颇善根,这就失去了广大平等的境界。《佛子行》里教导了很多内容,无著菩萨并没有以此作偏颇的回向,而是平等地回向给所有众生,这个诚恳真挚的回向也是一个祈愿,不仅希望一切有情都获得观世音菩萨一样的成就,并且如观世音菩萨一般地利益众生。


       在这里之所以提到观世音菩萨,是因为无著菩萨的本尊是观世音菩萨,他的愿力自然也和观世音菩萨一样。观世音菩萨是贤劫千佛的源头,从观世音菩萨的一千零二个眼睛之中,化现出此贤劫的一千零二尊佛;从观世音菩萨的一千零二条手臂之中,化现出一千零二位转轮圣王。在他身体的每一毛孔之中,都有无数个净土;每一个净土之中,观世音菩萨的化身都在教导无量菩萨大乘教法,并孜孜不倦地为了一切有情的利益而努力,带领众生步入解脱之道。观世音菩萨在相对层面上,对众生示现为一位展现诸佛慈悲事业的十地菩萨;在究竟层面上,他是一切诸佛金刚语的本质,拥有佛陀圆满的五身与五智。正是由于观世音菩萨如此殊胜,因此无著菩萨在阐述初义的时候顶礼观世音菩萨,结尾时也是以对观世音菩萨的祈愿来回向,并希望所有众生成就自性的观世音菩萨。


五、具四圆满之署名


       本论是这样结尾的:

       此佛子行,是为利益自他而由教理法师无著于水银宝洞撰写。


署名直解:

       这部《佛子行》,是为了利益自己和他人,由教导经典与因明的法师无著,在渥楚的珍宝窟所撰写。


       在离拉萨不远的“渥楚”地方(渥楚仁钦铺),有一个供修行人隐居的山洞,《佛子行》是无著菩萨在那里闭关修行时所撰写的。末尾这句轻描淡写的署名所透露出的信息,实际上具备四圆满:所著的内容、为何而造、何人造论、于何处造论。


       第一是内容圆满,本论的题目就是《佛子行》,即以三十七个偈颂来描述佛子的修持之道。


       第二是撰写目的圆满,目的是为了利益自己和他人。


       第三是作者圆满,作者是精于教证与理证的无著菩萨,他的名字“图美”意指“畅通无碍”。确实,他的学识以及对佛法理论和修行的深刻理解,没有界限和障碍。


       第四是地点圆满,造论的地点在“水银宝洞”或名“珍宝窟”。


       因为具备这四种要素,所以称为具四圆满的署名。

 

       佛陀不会像掷石头一样,把我们抛至净土成佛,他所开示的解脱之道,我们是否遵循取决于自己。这本《正觉之道·佛子行广释》主要是针对在家居士讲的,希望各位不要阅读过一遍之后就束之高阁,而应反复闻思和修持这些教法,并且体验它带给我们的成果。作为一部大乘道的精髓,相信各位每学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本论颂词不多,能够背下来的读者自然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平时只要想起,随时都可以念诵、思维串习,论中所教导的很多深意都可以由此逐渐加深领会,并且立刻灵活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否则,凭我们有限的记忆,尽管在闻思的时候有所领悟,一旦离开书本,可能又回到从前的行为模式里,不知不觉中又随顺了贪嗔痴的烦恼。当然,期望在家修行人完全放下俗务,把自己全身心托付给修行是不切实际的,但不能因为放不下就放弃出离轮回和成佛的目标。因此,深入闻思修持《佛子行》这部论就非常适合我们的现状。


       所以,希望大家学完《佛子行》之后,一定要深深地将之烙印在心里,在每天的行为、语言和念头之中,把它们付诸实修,不断串习。当我们看到教法的正面品质在自己心中萌芽时,则会更受激励,从事修行的精进与决心将如火一般燃烧。论中的三十七个偈颂都和生活紧密相连,是教导我们遇到问题时如何对治的方法,如果把整部论的道理都了然于胸,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当面临各种对境时无须另寻高人指点,心中自然就会有解决的方案。看看高僧大德的行迹就知道,凡人平时遇到一点问题,总是烦恼异常、难以忍受,而他们总是平静淡定,处之泰然,这就是修行得来的境界。


       学习这部论著明确了修行目标,按照论中所说的去做,生活中的问题和烦恼将迎刃而解,人生就可以少走甚至不走弯路。希望我们学了这部论以后,不管是为人处事还是修学佛法都越来越好,而且也希望能真正帮助大家世间的事业成功,生活更加美满!祈愿这本广释为一切有情众生带来究竟的利益。总之,有了《佛子行》,生命就有了方向,幸福人生就有了指南。


                                     吉祥圆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