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觉之道.佛子行广释》——第三十三课(二)菩提心的学处之精进度

(2018-09-11 15:28:13)
标签:

正觉之道

佛子行

广释

闻思修

道次第

分类: 根让仁波切《正觉之道.佛子行
《正觉之道.佛子行广释》——第三十三课(二)菩提心的学处之精进度


       拖延懒惰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放逸与散乱更是精进的杀手,这将直接阻碍慈悲和智慧的修持。要精进首先要战胜自己的惰性,对自己的放逸行为有所约束。由于无始以来到现在,我们懈怠懒惰的习气太严重了,很多人都缺乏精进。曾经有一位居士问:“现在我知道了诸法的本性是空性,我执是轮回的因,有什么方法能用最快的速度把它们断除?请给我传这样的一个法。”笔者反问:“你可不可以告诉我,有什么方法能用最快的速度把懈怠懒惰去掉?你能教我这种办法吗?”方法从来不缺,最大的问题是自己不愿意去做,哪还有什么更快的办法给你们呢?


       拖延懒惰的对治办法是观修无常,了解世事的不确定和时间有限。因为产生这种懒惰的主要原因,是对生死轮回的痛苦和无常没有生起定解,整天在浑浑噩噩中虚度暇满人身。所以,只要通过观修寿命无常产生了生命稍纵即逝的深刻感受,紧迫感自然会令行者精进地投入闻思修持,夜以继日地累积解脱的福慧二资粮,从而远离拖延、睡眠、放逸和散乱等逆缘的干扰和障碍,发起向道的精进之心。正如《普贤警众偈》中告诫的那样: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耽着劣事懒惰

       对世间的娱乐休闲乃至经商赚钱充满兴趣、乐此不疲,而对自利利他的闻思修事业兴味索然、搁置不管,这就是耽着劣事懒惰。为什么我们稍作闻思修行就感觉疲倦?便借故看看电视、喝喝茶、放松放松,未做完的功课又推到明天,如此年复一年;为什么我们追逐名闻利养却兴致盎然?麻将桌上熬夜酣战,购物商场流连忘返,KTV中聚众高歌,休闲会所里享受安闲……无始以来,自我对财食名色睡串习已久,太习惯轮回的恶法,而对解脱轮回、行持善法很不习惯。正如无垢光尊者在《三十忠告论》中所说:“住家之时致力严饰屋,寂静山间寻求圆满福,琐事令自人生虚耗因,断尽诸事即是吾忠告。”如果修行人不舍弃这些世间法,就会陷入耽着劣事懒惰中虚耗暇满人身。所以,真心欲求解脱的人,应断尽琐事而致力于闻思修持,这是圣者对我们的忠告!


       耽着劣事懒惰的对治办法是多听善知识开示,通过闻思佛法经论增上对正法的信心;同时多阅读高僧大德的传记,见贤思齐激励自己,以此培养闻思修持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大圆满前行转心向法四种思维,是对治耽着劣事的妙药,依之观修能披上誓言的盔甲,坚定不移地行持善法。当佛法的修持融入到我们的生活成为一种习惯时,自然就能远离惰性。试想,如果让一个好的修行人经商赚钱,他肯定会觉得兴味索然,但要让他诵经修禅,不仅心生欢喜而且不知疲厌,这就是习惯成自然。


自轻凌懒惰

       对行持善法得少为足,或心生怯懦,甚至退失了信心,轻视自己、自暴自弃、自甘堕落,这就是自轻凌懒惰。比如,当看到诸佛菩萨精进修行的传记,或听闻高僧大德们艰难求法的事迹时,心想:“因为他们是佛菩萨的转世,或者是非常有善根的人,才能做到这种苦行,获得这么高的成就,像我这样的人是做不到的。”这种想法就是典型的妄自菲薄。身为佛子绝对不能这么懦弱,而是应该想:“这么有善根的人,他们都要精进地修持,我们的业力习气比他们深重得多,更应该加倍努力才行,即使做不到那样,也绝对不能太差劲。否则,将会因为自己的懦弱而导致一事无成!”要在上师三宝前忏悔自己的业障,并祈祷求加持以获得勇气。


       自轻凌懒惰的对治办法是培养信心、增上意乐。正如《入菩萨行》中所说:“不应自退怯,谓我不能觉,如来实语者,说此真实言:所有蚊虻蜂,如是诸虫蛆,若发精进力,咸证无上觉。”佛陀在《妙臂请问经》中说,众生都有佛性,都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蚊虫蝼蚁尚且能成佛,更何况已得暇满人身的我们,具足了修学佛法的十八种顺缘,只要在菩提道上精进不退,哪有不能成佛的道理呢!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第四,精进的分类

       对于修行人来说,精进的关键在于内心对修习善法的信心、希求、欢喜与坚毅,成就的大小与快慢则由自己的精进程度决定,正如大圆满密续所说:上等精进者即生成就,中等精进者中阴成就,下等精进者来世成就。

       为了贴近实修,我们按照《普贤上师言教》来讲述精进次第增进的三种分类:披甲精进、加行精进和不满精进。


一、披甲精进

       精进就是意乐圆满,即对善法心生欢喜。如果我们对某件事情没有生起欢喜心,就不会有兴趣去做,即使强迫自己去做,不但感觉疲累难以持续,而且也不可能做好。因此,我们首先要培养对善法的欢喜心,在证得无上菩提的道路上,披上誓言的铠甲,坚持不懈地行持各种善法,不达目的绝不罢休,这就是披甲精进。


       古代战争中,将士穿上盔甲冲锋陷阵。这时候,狭路相逢勇者胜,盔甲可以抵御敌人的刀剑,一方面保护了自己,另一方面也因此增加了胜算。佛子修行大乘佛法,就像打仗一样,这是跟我法二执以及由此产生的烦恼情绪作战,此时,懈怠和懒惰这类习气,正是为自我奔走效力的马前卒,若要出离轮回必须战胜怠惰,而不能被它控制。如果在心中具备了这样坚定的誓言,特别是发起了自利利他的大愿,也就能生起勇猛无畏的精进心,正如披上了坚不可摧的盔甲会令自己变得更强大,其防护能力令我们不畏烦恼业力的损害,面对贪嗔痴的怨敌所向披靡,懈怠和懒惰的习气也将逐渐减少,最终彻底断除。


       虽然我们还没有正式开始做,但在准备阶段也要下决心:我一定要生起慈悲心并了悟空性,在成佛之道上行持对众生有利的所有善法,持之以恒终将养成习惯。


       关于披甲精进的心态,《菩萨地论》中说:“为解救某一众生的痛苦,我宁愿在地狱中受苦千劫,无论时间多长、痛苦多深重都甘心忍受。这样的心愿,才是菩萨的披甲精进。”仅仅为了救度一个众生,遣除他的痛苦,在地狱中承受千劫的磨难都心甘情愿!如果没有这么宏伟的发心,菩萨的事业是难以为继的。就像两军交战,首先将军必须要有必胜的决心与信心,最终才能打胜仗;如果士气低迷,又想打又怕打,肯定难以赢得这场战争。我们要断除我法二执,也必须要下这样的决心,面对自心烦恼之敌,即便屡战屡败,也要屡败屡战,直至赢得最后的胜利,也就圆满成佛了。


二、加行精进

       加行精进是指做任何善事都要充满圆满成功的决心,为实现这个愿望加功用行绝不拖延,始终不懈地坚持与进取。


       有了披甲精进的誓言还不够,还要进一步付诸行动,这就是加行精进的核心意义。骁勇善战的将士,不投身战场也没有用武之地。我们有了坚固的誓言和无畏的勇气,还必须去实践才行。满腔热忱地实践五道十地,为了根除二执而行持一切善法,并在心中生起菩提心和对空性的证悟。从事这些最具价值的菩萨事业时,心中充满喜悦,这无尽的喜悦使得佛子不受沮丧和气馁的困扰,以极大的勇气去利益无尽的众生。在此期间,绝大多数人必须依靠相对的法,也就是依靠行持善法作为证悟空性的基础。因此,所有的善法我们都要积极去做,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不积溪流无以成江海。

 

三、不满精进

       在没有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之前,对勤行各种善法永不满足,这就叫不满精进。就像马吃草一样,它一边吃着眼前的草,一边看哪里还有下一口草。在行持善法方面,我们现在的法还没有修完,就已经在计划下一步要修的内容了。不管是修慈悲心还是修智慧,只要尚未证悟,不会认为自己已经付出太多或者做得已经足够,也不满足于自己少许的成就,更不因为当前的功德而骄傲自满。心念、语言和行为全都在利益众生的菩萨事业中。如果我们不满足于目前的成绩,持之以恒、孜孜不倦地精进修持,成佛并不遥远。


       精进度包含了六度:把精进修法的功德回向给所有的众生,就是精进中的布施度;持续不断地精进,就是精进中的持戒度,时而精进、时而懒惰,一曝十寒地修法即没有精进,也没有持戒;在精进修行的时候,能承受外在的违缘和障碍,不让它干扰修行,就是精进中的安忍度;对于所修善法心生欢喜,就是精进中的精进度;精进修行时,心无旁骛地专注于法,远离昏沉散乱,就是精进中的静虑度;了知能修行的人、所修的法、精进本身,三轮体空、如梦如幻,就是精进中的智慧度。

 

第五,不清净的精进

一、假装精进

       为了在师父或同修面前表现自己,而做一些表面功夫掩盖懒惰,就是假装精进。有些居士自己的佛堂里平时灰尘遍布,而且做水供、灯供都邋邋遢遢。可得知上师要来了,就立即收拾得整整齐齐,然后在显要的位置摆出这位上师的照片,把自己的皈依证和法本也摆在旁边。上师来看到后觉得这个弟子真的太精进了,貌似修得很不错。上师走后,过一阵,另一位上师要来的时候,他再次把佛堂打扫得干干净净,又把这位上师的照片供在显要位置,那位上师赐给他的皈依证和法本也很有技巧地摆设出来。这种情况是笔者亲眼所见,这的确是精进,可是太虚假了,这就是假装精进。


二、口头精进

       有的人什么都会讲,舌绽莲花,滔滔不绝,可是并没有用心去实修,没有把佛法融入自心,说一套做一套,是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三、无效精进

       由于没有目标、毫无计划、修持混乱,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精进,但这种精进是没有效用的。比如,有的人什么法都学、什么法都修,毫无目标与计划,既缺乏对修学次第的了解,也不懂一门深入,从早到晚忙忙碌碌念个不停,但实际帮助却不大;有的人喜欢四处跑道场、各地拜上师,佛门中的小道消息比谁都灵通,认识的高僧大德比谁都多,整天东奔西跑比谁都忙碌。可笑的是,从来没有静下心来修过任何一位上师传的法,这种流于表面形式的学佛,看似精进却是无效的。做任何事情都要专一、坚持、认真,这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目标、不懂方法、缺乏智慧,再忙也是白忙。


       阿底峡尊者指出:“以往由于懒惰,致使还有许多善业未能完成,因此要点燃精进的熊熊烈火”;“勇敢的人无敌于天下,勤奋的人事事无中断。”我们今后做任何事情都要精进,尤其是修持佛法,开始对我们来讲的确很难,因为不习惯,但再难也要克服,一旦养成习惯之后,精进就会变得轻松愉悦。


       无论是做人做事还是修学佛法,越是精进收益就越大。世间的成功离不开精进,出世间的成就同样离不开精进。要断除我法二执必须依赖精进,在我们心中生起无伪的二谛菩提心,即圆满的慈悲和智慧,就能获得佛的果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