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悦语转为道用
颂词曰:
若人百般贬损我
纵然传遍三千界
如此仍怀慈爱心
赞其功德佛子行
颂词直解:
若有人以各种各样难听的话语贬损我,流言蜚语纵然传遍了三千大千世界。在遭遇这样的对境时,我们依然深怀慈爱之心称赞对方的功德,这就是佛子的修行。
此颂词对应于世间八法当中四种不欲的“讥”。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免不了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随时有可能会因为意见相左,听到不合乎自我心意的难听话语,从轻微的戏谑到刻意的贬损,如果将之视为真实的刺激或挑衅,一言不合便引发敌对仇视,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仅仅为出胸中的一口恶气而升级为拳脚相加,甚至兵戎相见,演变成匪夷所思的灾难,令更多无辜的人牵连其中。世界上很多人与人之间乃至国与国之间的冲突,常常是由此而引发的。有人四处散布我们的是非,讥讽与侮辱的话题甚至通过各种媒体和网络传遍全世界,恶意嘲讽我们的过失和缺陷,令人避之不及。若认定这些铺天盖地而来的不悦语实有,确实会令人痛苦不堪,严重的会变得抑郁自闭,极端绝望的人也许承受不了这种打击而身心崩溃......因为此类情况时有发生,所以亟须以佛法的智慧来疏导和解决。
由于我们早已认定自我是真实存在的,因此非常习惯自我被宠爱、被肯定。相反,只要不符合自我标准的语言或行为,便视为挑衅和伤害,刺激自我的语言使我们浑身难受,内心充满羞辱感、挫败感,出于捍卫自我的颜面和尊严,立即条件反射地仇视、责骂、攻击对方,却完全没有想到问题来自自己内心的概念与成见,导致我们把他人的不悦语视为真实的伤害而自寻烦恼。佛子应了知因果,听到别人刺激、贬损的难听话时,清楚是过去恶口、绮语、两舌等语恶业的果报,当以消业之想而安然承受。阿底峡尊者指出:“听到不堪入耳的言语时,应将之视为前世的回响。”那些令我们不愉快的恶语,是前世恶语伤害他人的果报。因此不能对他人生起嗔恨心,更不能去反唇相讥。他人对我们的不悦语其实是一件帮助我们消业的好事,同时也在提醒我们改过迁善、修持安忍。如果没有来自他人的挖苦和讥讽,我们基本不会反躬自省去改善自己,甚至犯了错误都不自知,所谓当局者迷!
佛陀也一再说,若有人来说我们的过失其实是好事。当年笔者跟随上师的时候,上师经常对我们说:“当有人说你好的时候别太当真,不必太在意就对了,他说他的,你做你的,不要让恭维的话蒙蔽了自己;当别人说不悦语的时候也不要忿忿不平,应静心思维那些话,以此为妙药。”生病就要吃药,通常药苦得我们甚至不愿服用,但为了治病也必须咽下去,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所以,别人说我们的不悦语本身就是一种提醒和警示,除了有利于我们改善,还提供了修安忍的机会。假如能这样以智慧观照,通过反省转不悦语为道用,既能消业又能积福。我们要实现美满幸福的生活、获得永恒不变的快乐、究竟成佛,全都是需要福报才能实现的,而别人的不悦语缠绕在我们耳边的时候,就意味着累积福报的机会到来了。
在此基础上,更应施以爱语、柔软语对待每一个有情众生,和颜悦色地实践自他平等。当别人对我们口出不悦语时,立即想到对方内心喜欢听温和语和我们别无二致,只要能建立这种平等的观念和意识,理解到自己和他人的这个共同点,自然就不会反唇相讥,口中就会自发地流露悦耳、关爱的言辞。这并非只是出于礼貌,表现出自己多么有绅士风度,也不是为了敷衍或者懦弱无能,而是真实的平等观。如此一来,原本一触即发的潜在危机便悄然化解于无形。
大乘佛法的核心精神是菩提心,任何利他的举动目的都是为了削弱自我的力量,为此,还可以进一步进行自他相换:通过吸气,吸纳并承担那些用不悦语攻击我们的众生内心的负面力量,无论对方是出于嫉妒、竞争或者傲慢之中任何一种恶分别念。在无人觉察的呼吸间,运用观想吸纳对方所有恐惧感、不安全感、挫败感、戏谑、愤怒等一切不善的侵略与攻击;呼气时,为对方送出平和、光明、友善、轻安......我们具有的所有良善品质。渐渐地,由于我们以这种转念的智慧而改变了自心,也会使得自我的鼓噪得以平复,仇视的怒火得以熄灭,敌对的气氛得以转化。
更进一步,在自轻他重的见地中,把口出不悦语之人的重要性置于无可比拟的高度,把自己所谓的自尊和颜面看得无关紧要,对方的嫉妒、竞争或者傲慢等痛苦感受都由我来承受,而愿将自身所有安乐功德毫无保留地奉上。有“舍”才能“得”,只有我们先舍去小我和自我才能获得功德。同时,赞叹用难听话指责我们的人,对娴熟于转为道用的佛子而言,这又是累积资粮的一种殊胜方法。当他人用尖刻的不悦语嘲弄我们时,如果我们能把握好,这将是去除魔障和消除我执的妙法,功德非常大。
一切的恶语和贬损都是在警醒我们不要再沉迷于自私自利的状况中,这种警觉就好像从沉沉的昏睡中被人推醒一般。当我们事事顺畅如意,这时如果没有人敲打,你是不会从志得意满的幻梦中醒过来的。因为我执,众生接受不了羞辱与讥讽。如果能在不悦语的对境中训练,我执的力量就能很快被削弱。
以上两种转化的法门,是以了知因果之后的安忍和智慧观照带来的慈悲回应不悦语,使恶缘能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化解。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仍然要依靠空性见地,才是抽薪止沸的智慧法门。最重要的是了知一切不悦语的本质,就是唇齿的联动发出声波导致空气的振动,再经我们的鼓膜传导到听觉神经的感受,此过程仅仅是一系列物理作用的和合,就像空谷的回音,只是纯粹的回响而已,并没有任何附加的内涵。我们平时下厨的时候,被热锅里的油溅了一下或不小心割破了手,会“哎哟”的一声,然后去简单处理一下或找一片创可贴包一下,就随它去了,并不会责怪谁。其实,生活中我们遭受不悦语的伤害,与上述伤害并无两样。我们之所以痛苦,问题出在我们自己不明白不悦语的本质,而对那些声音赋予种种自我的概念以及人文色彩,由此分别为“不好听”而定义其邪恶属性,再由我执而为这些声音添油加醋地夸大了对自我的“伤害性”,各种烦恼、各种情绪就紧随其后纷至沓来。认清这个真相,便能远离抱怨与愤怒,远离烦恼与痛苦。
总之,如果有足够转为道用的智慧,不悦语便成为修行道上进步和扩展的能源,针对我们的流言蜚语哪怕充斥世间,都能成为成就我们的助缘。这意味着从无始轮回以来,我们终于开始不再臣服于自我的习气。通过转化的窍诀,能迅速地让我们获得修行世俗谛菩提心的成就。
加载中,请稍候......